5S“五常法則”或“五常法”
5S: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又被稱為“五常法則”或“五常法”。
5S起源于日本,通過規范現場、現物,營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環境,培養員工良好的工作習慣,是日式企業獨特的一種管理方法,其最終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質:
-
革除馬虎之心,養成凡事認真的習慣(認認真真地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
-
遵守規定的習慣
-
自覺維護工作環境整潔明了的良好習慣
-
文明禮貌的習慣
5S現場管理法:整理
-
將工作場所任何東西區分為有必要的與不必要的:
-
把必要的東西與不必要的東西明確地、嚴格地區分開來;
-
不必要的東西要盡快處理掉。
目的:
-
騰出空間,空間活用
-
防止誤用、誤送
-
塑造清爽的工作場所
生產過程中經常有一些殘余物料、待修品、待返品、報廢品等滯留在現場,既占據了地方又阻礙生產,包括一些已無法使用的工夾具、量具、機器設備,如果不及時清除,會使現場變得凌亂。
生產現場擺放不要的物品是一種浪費:
-
即使寬敞的工作場所,將俞變窄小。
-
棚架、櫥柜等被雜物占據而減少使用價值。
-
增加了尋找工具、零件等物品的困難,浪費時間。
-
物品雜亂無章的擺放,增加盤點的困難,成本核算失準。
注意點:
-
要有決心,不必要的物品應斷然地加以處置。
實施要領:
-
自己的工作場所(范圍)全面檢查,包括看得到和看不到的
-
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別基準
-
將不要物品清除出工作場所
-
對需要的物品調查使用頻度,決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
-
制訂廢棄物處理方法
-
每日自我檢查
常用的方法:
-
使用頻率法
-
價值分析法
-
定點拍照法
-
紅牌作戰法
-
看板管理法等等
5S現場管理法:整頓
-
對整理之后留在現場的必要的物品分門別類放置,排列整齊。
-
明確數量,并進行有效地標識。
目的:
-
工作場所一目了然
-
整整齊齊的工作環境
-
消除找尋物品的時間
-
消除過多的積壓物品
注意點:
-
這是提高效率的基礎。
實施要領:
-
前一步驟整理的工作要落實
-
流程布置,確定放置場所
-
規定放置方法、明確數量
-
劃線定位
-
場所、物品標識
- 上一篇:總局發文 | 各級安監部門一律停止受理職業衛生行政審批 2016/7/21
- 下一篇:多方論證法-應用于TS16949的APQP過程! 2016/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