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行業規范條件》透露出什么信號?
2014年6月1日是備受世人關注的一天,這一天注定要寫入歷史。
這一天是六一國際兒童節,以往的這一天,應該是歡聲笑語一片。而這一次,工信部卻發布法律法規,宣布正式實施《制革行業規范條件》,并公之于眾,以此顯示推動行業發展改革的決心。
在坊間熱議中小制革企業混亂時,輿論更應關注制度建設。只有好的制度,才能治理和規范中小制革企業。從這點看,《制革行業規范條件》力圖通過中皮協垂直領導,實現對中小制革企業的有效治理和監督規范,就是一種制度建設。這種做法雖是行業制度建設,但對行業的發展而言,實際具有高效的作用。
對于企業而言,除了支持行業改革,更關注自身利益在規范過程中的調整。此次工信部發布《制革行業規范條件》,將影響中國皮革行業的中小企業利益安排。
《制革行業規范條件》強調五個方面,企業布局、工藝技術與裝備、環境保護、職業安全衛生和監督管理。
其一,企業布局。
新建或改擴建企業必須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和行業發展,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供應政策和土地使用標準,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內,以及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范圍內,禁止建立制革企業。同時,鼓勵制革企業集中生產和集中治污。在制革園區內,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對園區內企業污水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穩定達標排放。
其二,工藝技術與裝備。
規范條件要求企業使用固體鹽對原料皮進行防腐處理,原料皮浸水前需進行轉籠抖鹽,并對廢鹽回收利用或單獨規范處理,以減少進入制革廢水中的食鹽。同時,要求制革企業應采取以快速浸水為核心的浸水等節水工藝,減少用水量和排水量。在生產過程中,企業應采取各種清潔生產技術,減少COD、氨氮、揮發性有機物、氯離子和三價鉻的產生量。規范條件顯示,鼓勵企業采用自動化裝備提升制革行業自動化水平,鼓勵采用富鉻污泥和含鉻皮革碎料資源化利用技術。
其三,環境保護。
在環保方面,要求企業要依法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制度,嚴格執行排污申報、排污繳費與排污許可證制度。規范條件對于主要污染物排放也進行了規定,要求達到總量控制指標,并要求建立排污監測檔案并做好自測的質量管理工作。該規范條件同時要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需得到安全處置,并且處理處置方式要與環境影響評價和竣工驗收批復要求一致。在重金屬鉻污染防治上,要求含鉻廢水收集處理工藝合理、設施完備,以保證含鉻廢水與綜合污水的有效分離并單獨處理達標。
其四,職業安全衛生。
《制革規范條件》要求企業需符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具備相應的職業安全衛生和消防安全條件,建立健全安全生產、消防安全、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并落實責任制。
其五,監督管理。
在監督管理方面,要求新建或改擴建的制革企業應符合國家法規和規范條件要求,企業的投資管理、土地供應、節能評估等要履行相關報批手續,未通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一律不準開工建設。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在建項目或竣工環保驗收不合格的項目,以及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項目,一律停建和生產。
中小制革企業混亂長期為人詬病,不僅限制了企業利益,也妨礙了行業發展。此次規范條件可望帶來中小制革企業有序發展,除了被大企業兼并外,中小企業還能實現重組。不過,與行業發展相比,中小制革企業的兼并或重組仍受限制。
總的來看,《制革行業規范條件》透露出的信號是,中國制革行業要逐步進行行業改革,最終打破現有產業格局。在維護現有成績同時,實現產業布局結構調整,從而保障行業平穩有序發展,促進皮革行業的生態文明建設,盡快實現由皮革大國邁向皮革強國的“皮革夢”!
來源:慧聰皮革網
- 上一篇:新《環保法》明年起實施 環保部專家在廈門解讀 2014/7/7
- 下一篇:環境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在金剛石電機圓滿完成 201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