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別等批示后才“高度重視”
10月6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巴特爾主持召開主席辦公會議,研究騰格里工業園區環境污染問題整治工作。會議表示要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給中央和人民群眾一個滿意的交代。會議指出,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增強紅線意識,堅決不要帶污染和帶血的GDP。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內蒙古各級環保部門確實很忙。忙一點好,“亡羊補牢,猶未晚也”。盡管有些污染已經很難修復,但如果當地能夠真正認識到“騰格里工業園區污染事件教訓十分深刻”,并在生態環境與GDP訴求之間找到某種共識,公眾還是樂見這樣的“忙碌”。
從9月初新京報曝光騰格里工業園區向沙漠腹地排污以來,當地相關部門的表態就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從一開始的閃爍其詞,到后來環保局長的“人格擔?!?,再到現在的全區開會落實,公眾一方面看到了地方官員難以割舍的政績驅動,以及面對媒體監督與公眾輿論的習慣性抵觸;另一方面,這一“機變”本身,卻也未嘗不可以視為認識上的求同過程。
對于素以“環境承載能力強”作為招商引資招牌的廣大中西部地區而言,這一事件產生的“臨界”效果顯然十分明顯。其一,以往那種以為沙漠無人區即可肆意排污的認識十分錯誤,從現在起,必須迅速矯正;其二,任何地區經濟的發展、官員的政績,都不能建立在“帶污染和帶血的GDP”上。
盡管這樣的認識得來頗為不易,甚至還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關注,但若能從此即形成共識,依然也是沙漠的幸運、后代子孫的幸運。
當然,從“認識”到具體的施政行動,仍有很艱難的道路要走,很多時候,看似堅決的表態,往往會在實踐中出現打折扣、走過場的情形。據媒體梳理,此前幾年間,不少媒體也曾報道過污染企業向沙漠排污的事件,遺憾的是,一通表態之后,并無太大改觀。這也表明,與“帶污染和帶血的GDP”告別,并不容易。
若不是媒體介入,恐怕騰格里污染的問題還會被沉埋很長時間。還有多少“騰格里”未被曝光?這仍是一個疑問。雖然被曝光后,一些地方會聲勢浩大的整治行動,但從以往的情形看,往往收效甚微。
因此,若要真正作別“帶污染和帶血的GDP”,首先,必須立足長遠,既要搞“百日行動”這樣的大規模整治,更要構建常態化的監管制度。其次,治理生態環境,必先治理黨風政風,要啟動司法程序,刑事追責。很多污染問題,并不是官員、主管部門看不見,而是熟視無睹。其背后,則是一切唯政績論的利益計算。
總之,事情正在轉好,效果如何仍待觀察,無論如何,不能給后代留下一個污染的河山。
□胡印斌(媒體人)
來源:中國環境保護網
- 上一篇:報告稱中國職業病九成是塵肺病 煤炭粉塵系元兇 2014/10/9
- 下一篇:誰是低碳時代的引領者?國際碳金獎尋找"碳金變革者" 201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