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聾發聵】被撕開的中國制造
魯迅曾經這樣定義悲劇:所謂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撕裂給人看。無論這個定義在美學上是否準確,但是以其看待近期發生的昆山事件所昭示的中國制造業的現實,是極其準確的。
4日由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梁任組長的事故調查組確定,粉塵濃度超標,遇到火源發生爆炸,昆山爆炸是一起重大責任事故。責任主體是中榮金屬制品公司,主要責任人是企業董事長吳基滔等。當地政府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落實不力。
昆山事件以慘烈的方式告訴人們,在中國制造業最發達的長三角腹地,中國制造的生存狀態,它的處境和未來走向。
我們從馬克思恩科斯的著作,知道歐美資本主義在其原始積累時期,工人工作環境、薪酬、工作權利的保護程度是多么差,這被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評價為資本主義的罪惡,并且從道德的角度上號召人們要推翻這個制度。
然而,西方工業化國家隨著工業化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工人對自己權利的抗爭,以上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但是這種狀況在后起的工業化國家中進一步上演,并且或者更加嚴峻和殘酷。
此次發生安全事故的雖然是臺資企業,但是對于中國低端制造業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工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是多么薄弱,以此次昆山事件為典型,而尤其是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勞動力的供給幾乎無限,企業的用工一直處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工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就更有了中國特色。
從昆山事件看,工人根本就不知道金屬粉塵超過一定濃度后會爆炸,從來就沒有進行過安全避險的演戲,而且車間里沒有報警等設施。而且濃度高到都快要爆炸了,那我們想像在如此環境下工作對肺是多么大的破壞,據前員工反映,工人曾經出現過多次矽肺病的情況,但是在政府人員的檢查中,工廠都能屢屢蒙混過關。
我們看到,在這個事件的過程中,包括企業管理者和政府管理人員基本都沒有把安全生產當一回事,他們關心的是利潤和企業的經營,而工人們則在極為弱勢的情況下,無聲的消耗著生命。
那么我們就可以想像中國制造的本質了,這是以犧牲環境和犧牲工人的健康和生命為代價而換取的一點點的微博的利潤。在這種主要是以人力和手工為主的制造業中,企業必須把成本降到最低最低,才可能生存或者贏利,如何降低利潤呢,在工人工資剛性、員工社保費率剛性,稅收剛性、銀行貸款利率剛性、匯率升值剛性和政府打點關系剛性的情況下,企業主的唯一選擇只能是降低安全生產標準,因為只有這些才不是剛性,因為長期以來就沒有注重安全生產,也沒有出現重大責任事故,因此就習以為常,把安全責任落實就當作耳旁風了。
中國的制造業現在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所謂的高端制造業,一種是所謂的低端制造業。前者是國家重點扶持的,一般都是國有大中型企業,無論是政策的優惠還是銀行貸款的優惠都是相當優厚的,因此他們是目前制造業的高大上。
而低端制造業則一般是民營企業,不能享受任何政策優惠,反而在銀行借貸中被定以高價,其他的所有成本最近幾年正在翻倍上漲,低端制造業正在失去優勢,最近幾年逐漸走上關門倒閉的窘境。
目前,我們所采取的戰略是,重點發展和扶持高端制造業,而逐漸淘汰低端的低附加值的產業,所謂的結構調整就是如此。
那么這里問題的根本是,中國目前能否到了只發展高端制造業,而放棄低端制造業的時候,拿目前高端制造業的代表,比如高鐵、汽車、核電和精密儀器等,這些高端制造業中國能有多少知識產權,多少技術是中國人自己開發的,這些高端制造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是來自于技術創新還是傳統制造業的優勢,比如價格低廉和勞動力便宜等等呢,答案是很清楚的,只不過這些產業似乎未來有向上轉移的空間,又因為大多是國有企業因而得到了政府多項政策支持和保護,目前還算活的滋潤,但是,誰又能保證未來他們不走上目前低端制造業的腳步呢。
中國制造業的困境是,發展高端制造業創新乏力,在產業鏈上居于低端,利潤微博,而且吸納勞動力空間很窄。而低端制造業盡管也是如此,但是它最大的長處是可以吸納就業,而就目前中國的教育狀況和勞動力素質,大多數農民工都不可能進入高端制造業就業,那么他們的就業就只能由低端制造業承載,低端制造業又是一個被流放的棄兒,在如此境況下,農民工如何找到人的尊嚴和做人的基本權利,這是政府必須回答的問題,而這個回答最終的結果必然是進一步削弱正在弱化的中國低端制造業的競爭力,并且讓正在關門的企業關門的速度更快一些。
在我們經濟規模到世界老二的表皮下面隱藏的是中國制造業如此無奈的現實,因此最近幾年那些過于夜郎自大的心態都會導致災難。我們制造業的腳步還很長,決策者要進一步思考低端制造業的舊有戰略和政策措施的調整。
【文章來源:鳳凰財經綜合】
- 上一篇:發多少工資才能留住人才? 2014/8/29
- 下一篇:【質量人必讀】企業建立質量評價系統的意義及注意事項 2014/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