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質量大師
戴明及“十四要點”學說
戴明(W.Edwards.Deming)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他對世界質量管理發展做出的卓越貢獻享譽全球。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品質獎”,至今仍是日本品質管理的最高榮譽。作為質量管理的先驅者,戴明學說對國際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始終產生著異常重要的影響。
戴明博士生于1900年10月14日。直到80歲,也就是美國國家廣播公司報道出他的新聞專輯“日本能,我們為什么不能?”(If Japan Can…Why Can't We?)之后,他的祖國——美國才終于發現了這位曠世奇才。
戴明的學說簡潔易明,其主要觀點“十四要點”(Deming's 14 Points)成為本世紀全面質量管理(TQM)的重要理論基礎。以下就是其主要內容:
1.創造產品與服務改善的恒久目的
最高管理層必須從短期目標的迷途中歸返,轉回到長遠建設的正確方向。也就是把改進產品和服務作為恒久的目的,堅持經營,這需要在所有領域加以改革和創新。
2.采納新的哲學
必須絕對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的操作,有瑕]疵的產品和松散的服務。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檢驗來達到質量標準
檢驗其實是等于準備有次品,檢驗出來已經是太遲,且成本高而效益低。正確的做法,是改良生產過程。
4.廢除“價低者得”的做法
價格本身并無意義,只是相對于質量才有意義。因此,只有管理當局重新界定原則,采購工作才會改變。公司一定要與供應商建立長遠的關系,并減少供應商的數目。采購部門必須采用統計工具來判斷供應商及其產品的質量。
5.不斷地及永不間斷地改進生產及服務系統
在每一活動中,必須降低浪費和提高質量,無論是采購、運輸、工程、方法、維修、銷售、分銷、會計、人事、顧客服務及生產制造。
6.建立現代的崗位培訓方法
培訓必須是計劃的,且必須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標準上。必須使用統計方法來衡量培訓工作是否奏效。
7.建立現代的督導方法
督導人員必須要讓高層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當知道之后,管理當局必須采取行動。
8.驅走恐懼心理
所有同事必須有膽量去發問,提出問題,或表達意見。
9.打破部門之間的圍墻
每一部門都不應只顧獨善其身,而需要發揮團隊精神。跨部門的質量圈活動有助于改善設計,服務,質量及成本。
10.取消對員工發也計量化的目標
激發員工提高生產率的指標、口號、圖像、海報都必須廢除。很多配合的改變往往是在一般員工控制范圍之外,因此這些宣傳品只會導致反感。雖然無須為員工訂下可計量的目標,但公司本身卻要有這們一個目標:永不間歇地改進。
11.取消工作標準及數量化的定額
定額把焦點放在數量,而非質量。計件工作制更不好,因為它鼓勵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礙基層員工工作暢順的因素
任何導致員工失去工作尊嚴的因素必須消除,包括不明何為好的工作表現。
13.建立嚴謹的教育及培訓計劃
由于質量和生產的改善會導致部分工作崗位數目的改變,因此所有員工都要不斷接受訓練及再培訓。一切訓練都應包括基本統計技巧的運用。
14.創造一個每天都推動以上13項的高層管理結構
“十四要點”的核心是:目標不變、持續改善和知識淵博。
戴明語錄:
1、質量是一種以最經濟的手段,制造出市場上最有用的產品。
2、質量無須驚人之舉。
- 上一篇:企業年檢制度正式告別歷史舞臺 2014/10/3
- 下一篇:氬弧焊MIG焊、TIG焊、MAG焊的區別及應用范圍 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