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堅持綠色崛起 污染項目一律不讓進來
代表委員熱議
盡管這幾天北京萬里無云,霧霾,卻仍是代表委員熱議的一大焦點話題。
霧霾天氣范圍擴大,環境污染矛盾突出,是大自然向粗放型發展方式亮起的紅燈。政府工作報告自揭“傷疤”,引起人們深刻檢討。
既然紅燈已亮,警報發出,那么粗放如何變集約,發展怎么才可持續,海南下一步該怎么走?
“要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在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羅保銘著重強調五個“堅定不移”,“綠色發展”被擺在“堅定不移”第一位。我省全國人大代表蔣定之在審議時也指出要追求綠色GDP、生態GDP。
綠飯碗
積累了后發優勢,預留了跨越發展的空間
“最大本錢”、“綠飯碗”、“生命線”……接受記者專訪時,代表委員們無不用這樣的話語表達對海南生態環境的贊美,深感走綠色發展之路于海南而言是最佳選擇。
我省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認為,綠色崛起是符合海南實際情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選擇,環境保護是海南發展的大前提,是發展開放型服務業、現代農業、新興產業等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基礎和保障。
多年來,我省自覺扛起生態文明擔當,堅持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保住了青山綠水,也守住了子孫后代的綠色銀行。“海南是欠發達省份,但我們始終沒有承接發達省份落后產能的轉移,我們在綠色發展方面花了大力氣。”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林回福說,這些年我們在產業和項目選擇上堅持低能耗、低排放、高附加值的標準,就是對環境的能動保護。
“和發達地區比,我們發展的步子慢了點,但是積累了后發優勢,預留了跨越發展的空間。”林回福自豪地說。
如今,這個優勢越來越凸顯,空間越來越大。“海南生態環境可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我省全國政協委員王路指出,海南生態環境等優勢明顯,適合發展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產業。近兩年,國內外一批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企業陸續進駐海南。單就去年來說,我省全年接待過夜游客3600多萬人次,增長10.6%;實現旅游收入400多億元,增長13%。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商貿物流、金融保險、交通通訊、文化娛樂等產業的發展。
怎么進
重點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產業結構調整要進退并舉。那么對于海南來說,該怎么做好“進”的文章?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海南必須積極作為,重點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
遲福林指出,從產業結構上看,“海南應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針對發展短板,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他舉例說,海南可以大力發展醫療、教育、文化、金融、物流等服務業。一方面滿足本島需求,另一方面吸引島外消費。
如何促進海南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遲福林認為需從四大方面著力。一是提供用地保障,目前海南服務業用地價格比較高。二是應鼓勵中小企業發展。三是為個人創新、創業提供空間。四是為消費稅試點等創造條件。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關鍵是利用海南的比較優勢。”遲福林說,海南的比較優勢在于資源豐富,包括能源、礦產、旅游資源以及區位優勢等。應著重發展生態農業、規模化清潔能源工業、旅游業等優勢產業,并利用區位優勢把擴大對外開放和結構調整更好地結合起來。如果未來5年—10年,以建設國際旅游島為重要契機,海南能夠把自身潛在的資源環境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在相當程度上將實現跨越式發展。
“海南發展的重點應該是第三產業,也涉及第二產業。”王路認為,第三產業主要是促進服務業的發展,旅游、醫療、健康、教育、高科技服務等領域均需加快發展。在第二產業方面,動漫、創意、信息網絡等高新技術產業也應大力發展。
“在三亞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結構中,房地產投資增長6%,高新技術產業增長267%,旅游產品增長30%,基礎設施增長30%,社會事業增長20%。”我省全國人大代表王勇給出的這些數據,讓人清晰看出三亞產業結構調整的脈絡。
“三亞產業特殊性決定了結構調整的與眾不同。”王勇介紹說,三亞一產從建省辦經濟特區初期50%左右壓縮到現在的13%,三產從30%左右到67%,“調整主要在三產內部進行優化升級。”
王勇說,這幾年,三亞著力從自然的景觀游,向提供多元化、豐富多彩的旅游產品轉變。“光有酒店不行,人們還要吃、喝、游、樂,這些配套都需要跟上。”
在一產方面,三亞提出按照“以人為本,規劃先行,改善民居,培育產業,生態文明,宜居宜業”的思路,規劃建設農家樂,改造民居,做特色民居,培育田園觀光農業。
怎么退
對有污染的項目一律提高門檻,一律不讓進來
產業調整,如何下好“退”字棋?
遲福林指出,海南一些傳統制造業應逐步退出,要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同時,普通商品房開發也要“退”,逐步降低普通商品房開發比例。“要實行嚴格的產業準入制度。”遲福林說,嚴格實行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制度,實行環保審批與總量控制指標、減排任務掛鉤。在加快發展、引進項目的同時,堅持“四個決不”,即決不把降低環保和安全門檻作為招商引資的優惠條件,決不在接受產業轉移過程中接受污染轉移,決不讓傳統工業集中區成為新的污染源,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的發展。
我省全國人大代表、東方市市長吉明江以第二產業為例介紹,“東方工業園區是海南除洋浦之外第二大園區,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東方堅定不移發展綠色產業,只上馬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對有重大經濟效益但對空氣、水體有污染的項目一律提高門檻,一律不讓入園。”
“政府應當積極引導產業調整。”王勇說,政府可以通過調高土地價格,控制規劃,使得小戶型、毛坯房等低端房地產往高端走。
(本報北京3月7日電) ■本報特派記者胡續發羅霞
海南作為
產業結構調整海南進退唯綠
讓優勢產業更優、做好產業“進退”文章,這是海南實現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
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說,經過多年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成為我省最具特色、最具活力的主導產業,海南正成為中外游客青睞的度假休閑旅游目的地。去年海南接待旅游過夜人數達3672.51萬人次,郵輪旅游迅速崛起助推海洋旅游發展,婚慶旅游市場持續火爆。
海南農業總量不大,但獨特的資源稟賦和鮮明的熱帶特色,承擔著國內熱帶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利用天然大溫室的氣候優勢,近年來海南大力發展熱帶現代高效農業,海南已成為全國人民重要的“菜籃子”、“果盤子”,海南逐漸成為全國重要的果蔬生產供應基地。但是,若想使熱帶特色農業真正成為優勢產業和海南經濟的一張王牌,必須推動海南農業從傳統農業向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海南工業基礎薄弱,走集約、園區化、高技術的發展路子,推動新型特色工業成長壯大,十分契合綠色發展的思路。
省工信廳廳長韓勇說,我省將繼續堅持以園區為載體,以高科技為引領,以節能環保為前提,推動重大項目、骨干企業向園區集聚,優先發展新能源、新材料、軟件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構建綠色低碳的產業體系。
海南是海洋大省,管轄南海海域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占全國海域面積的2/3,漁業、油氣、礦產等資源豐富,水下文化遺產眾多,海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
相對于前述產業的“進”,在海南經濟結構占據關鍵地位的房地產業,必須將其所占經濟比重逐步降下來,以改變海南過度依賴房地產業的經濟形態。(記者梁振君實習生顏禮嘉)
智慧產業牽引海南變革加速
作為海南翹楚的網絡動漫游戲開發公司,動網先鋒日前宣布啟動2014年精品頁游多元化發展戰略,并推出3D魔幻類RPG頁游《妖魔世界》。這是該公司今年首款獨家代理并在騰訊平臺開放測試的產品。智慧產業正牽引海南產業不斷變革。
動網先鋒堪稱海南動漫產業發展的先鋒。“作為智慧產業的重要內容,海南動漫產業發展已邁出初始步伐。”省文體廳產業處相關負責人說,海南文化創意園區建設已邁出重要一步。
據介紹,位于三亞的動漫產業基地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3億元,依靠產業園區的相關配套,吸引了110余家文化創意及高新技術企業入駐。近2年來,動漫基地已投入近2億元用于建設動漫基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技術設備擴容以及生活配套設施等。
而位于澄邁老城開發區的海南生態軟件園,集中于軟件開發、動漫游戲開發、文化創意等行業,現已聚集惠普、東軟、長城信息、益進信息、海航信息等318家企業落戶,去年園區實現產值93.3億元,完成入庫稅收2.28億元。
相對于動漫產業,最有可能引發根本性變革的或是阿里巴巴集團與海南合作的智慧產業項目。這個由省委書記羅保銘親自牽線落地的高效益、低能耗的智慧產業項目,已于今年2月27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信息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展開重點合作,具體包括建設智慧互聯港灣、數字娛樂和游戲基地、文化創意展示平臺、企業家冬季工作室、淘寶大學海南分院等。項目規劃總投資約50億元,阿里巴巴集團將在海南打造全國首個基于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智慧城市。
這一次,海南走在未來互聯網世界探索先行先試的道路上。(記者梁振君實習生顏禮嘉)
追求綠色GDP全省上下達共識
廣東游客陳妹至今仍對今年春節期間三亞和陵水之行留戀不已。“海南經濟發展很快,但生態保護也做得很好,一路走來,滿眼都是綠色,真想在海南深呼吸。”陳妹的感受,也是每年來瓊旅游的數千萬人次游客的心聲。綠色,是海南的“主色調”,也是海南“最大的本錢”,追求綠色GDP漸成全省上下共識。
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海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46.46億元,繼2006年超1000億元、2010年超2000億元后,突破3000億元臺階,三年實現千億元跨越,海南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
海南綜合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的同時,其含金量也大大提升,讓外界刮目相看。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日前發布了2013年中國發展總指數,海南省在全國31個省區市中社會環境指數排名第一,這說明海南在全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綠色發展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省發改委副主任朱華友說,我省堅持以建設綠色低碳島和創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為目標,絕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重經濟輕生態的發展老路,按照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規劃,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數據顯示,2013年海南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51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2.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7%,是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其中,旅游業增加值達22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接待旅游過夜人數3672.51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6%;旅游總收入428.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房地產業、批發業和金融業對服務業的貢獻也較大。
朱華友表示,海南堅持按照“爭創中國社會主義實踐范例,譜寫美麗中國海南篇章”的要求,圍繞“科學發展,綠色崛起”這一主線,繼續大力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爭創發展開放型服務業的實踐范例。完善金融體系,發展服務于中外游客的消費型金融,提升金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記者梁振君通訊員蔡鋒實習生顏禮嘉)
來源:海南日報
- 上一篇:制定2部法律 修法21部 2014/3/10
- 下一篇:空氣最差城市全國人大代表12%來自高污染行業 20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