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顧:北京某機構違法認證被罰5.7萬元
一針見血,刺破重重案情
2014年3月20日,常州檢驗檢疫局認監科聯合機電科對常州市某電機生產企業開展常規的管理體系認證行政執法監管。由于電機產品大多涉及3C認證(強制性產品認證制度),常州檢驗檢疫局認監科執法人員史經輝下意識地問了一句:“你們有3C證書嗎?”“3C證書?我們的產品不需要做3C認證。”企業人員的回答讓機電檢驗出身的史經輝頓起疑惑。
事情到這里,大家或許認為這只是一起“企業不懂3C認證”的常規案件。其實不然,就在3月23日,調查后的第3天,北京某認證機構竟然向該企業頒發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需通過國際標準化嚴格審核才能獲取,是企業贏得客戶和消費者信賴的基本條件。認證公司對涉嫌未做3C認證的企業頒發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史經輝談及此案時說,“這絕非一起普通的涉嫌未經3C認證案件,我們懷疑認證公司也存在違法認證行為。”
沒想到一個問題竟然問出了案中案。史經輝立即將相關情況向部門負責人做了專題匯報,常州檢驗檢疫局第一時間成立了調查小組,立即對該電機生產企業展開再次調查,調取涉嫌未經3C認證的7種型號電機的銷售記錄、發貨單、發票等材料。經調查發現,該企業在2011年至2014年期間,均存在生產、銷售3C目錄內未經3C認證電機行為,但認證機構仍于2011年3月24日、2014年3月23日兩次向該公司頒發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兩份證書涵蓋范圍一致,均涵蓋3C目錄內電機。
明確事實后,調查小組當機立斷,正式向北京某認證公司發出《管理體系認證行政監管檢查通知書》,要求其提供相關資料,配合調查。
火眼金睛,違法初出水面
立案后,北京某認證公司向常州檢驗檢疫局遞交了《管理體系認證行政監管檢查通知書》中要求的部分材料,但以各種理由推遲提供2014年3月23日當天的審核記錄。審核記錄中記載了認證活動全過程的詳細情況,這直接關系到對案情性質的判定,調查活動一度陷入困境。
在常州檢驗檢疫局多次催促下,6月9日,北京某認證公司終于提交了2014年再認證審核記錄。盡管一再拖延,但“精心編制”的審核記錄仍然難逃執法人員的法眼。經過認真檢查、核對,調查小組發現如下問題:該公司提交了兩份對計劃營銷部的審核記錄,但內容卻大相徑庭,其中一份刻意插入“查看所抽查的買賣合同,未涉及銷售3C許可范圍產品”的描述文字,經過仔細對比,偽造證據確鑿,估計是認證公司慌亂中將原件與偽造件共同提交;技質部檢查記錄自相矛盾,概論部分出現了“只審核1.1KW以上的產品(不涉及3C)”的描述,而后面又出現了“對0.4KW(涉及3C)產品”的審核記錄,前后矛盾正是偽造、篡改所造成的;技質部審核記錄、制造部審核記錄、首末次會議簽到表均有某技術專家的簽字,而電機生產企業人員卻說,3月19日至3月20日再認證審核期間,該技術專家從未到場,且簽字筆跡明顯不同,涉嫌偽造;制造部審核記錄顯示,審核時間為2014年3月18日,與事實、審核日程安排嚴重不符。
“精心編制”的審核記錄最終還是漏洞百出。掌握了初步證據,常州檢驗檢疫局調查小組對北京某認證公司展開現場筆錄。
- 上一篇:警惕 | 產品標識——"中國制造"新的“攔路虎” 2014/9/28
- 下一篇:權威發布:2013年度全球 ISO認證調查報告 201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