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環保廳通報2013年度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綜合考核情況
為規范我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執業行為,推動環評行業健康發展,省環保廳于2013年12月,通過現場檢查、日常 考核統計、報告書(表)編制質量檢查及綜合評定的方式,對我省環評機構及省外在陜開展工作的環評機構進行了年度考核。從考核總體情況來看,隨著環保部和我省對環境管理工作不斷加強和環評機構考核機制的不斷深化,在陜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內部管理更加完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本次考核的總體情況為:在各環評機構自查的基礎上,省環保廳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對我省33家環評單位進行了現場檢查,對省內外43家環評單位報送的82本環境影響報告書(表)進行了質量專項審核,并結合省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對環評機構的日常考核情況,最終確定考核成績。我省33家環評機構全部參與考核,其中甲級11家,乙級22家;外省環評機構在我省開展環評業務并按要求提交了自查報告的10家環評單位參與報告書(表)編制質量考核。
考核成績:按照“以查促改,以改促建”的考核目的,本次考核在量化考核的基礎上,綜合考核環評機構技術能力、誠信情況、內部管理、報告質量、發揮技術支撐作用等因素,將本次考核成績劃分為表彰類、鼓勵類和規范類3種類別,其中表彰類6家,鼓勵類35家,規范類2家。
表彰類:對內部管理規范、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高、考核成績達到表彰類的陜西中圣環境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鐵第一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西安冶園環境工程有限公司、漢中市環境工程規劃設計院、陜西省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等6個環評單位予以表揚。
規范類:對內部管理不夠規范、環評文件編制質量不高、根據考核成績確定為規范類的中國輕工業西安設計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銅川市環境保護研究所2個環評單位進行通報批評。
其余35家環評單位因內部管理相對規范、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高被確定為鼓勵類。
這次考核的主要做法:2013年度的考核,反映出我省環評機構運作情況整體規范,內部管理能力和評價業務水平在不斷提高,環評隊伍素質良好,主要體現為:一是各評價機構自覺遵守資質要求,在規定資質范圍內開展業務,考核中未發現評價機構有超出資質范圍開展業務的情況;二是能夠依法依規開展評價業務,法制意識明顯提高,自覺要求和監督評價人員嚴格按照標準和規范開展評價;三是評價文件質量有了較明顯的提高,各單位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不同深度的環評質量過程控制文件,建立起 評價質量保障制度,絕大多數評價報告格式規范,評價內容全面,觀點清晰;四是內部管理逐漸規范,評價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工作程序不斷細化,重視評價人員的繼續教育和業務培訓,評價人員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五是外部環境助推了環評單位的不斷改革和提升。面對環境保護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大多數環評單位能夠 主動求變,嚴格按照新標準、新要求,狠抓環評質量管理不放松,切實發揮環評在環境保護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考核中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一是評價單位的檔案管理有待完善。評價檔案管理和歸檔不規范現象較為普遍性,主要表現為內審存檔、現狀監測、公眾參與資料不全或不規范,專家個人意見、修改意見不及時入檔等現象。 二是個別單位內控管理制度執行不到位。部分機構雖然制定了內部管理的一系列管理規定和制度,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存在三級審核無流程記錄或者記錄不全面或流于形式,報告修改痕跡未保存等制度執行不到位的問題。特別是部分外省環評單位未能按照有關要求在陜設立 分支機構,無固定的辦公場所、環評人員,環評文件編制質量較差。 三是現狀監測與公眾參與不規范。檢查中發現部分評價單位存在引用的現狀監測數據不規范、對監測數據審核把關不嚴、數據引用不當問題;公眾參與不規范、調查表存在環評信息不全面、一人填寫多份調查表、調查時間、人員和聯系方式缺失等問題。
四是事業單位環評體制改革工作進展較慢。雖然近幾年我省先后有渭南華山環保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漢中市環境工 程規劃設計院等幾家事業單位性質環評單位先后按要求完成了體制改革,但大部分事業性質環評單位體制改革工作較慢,尤其是環保系統所屬環評單位進展緩慢,與環保部有關要求不符,不利于下一步更好地開展環評工作。
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結合實際扎實進行整改。本次考核中屬規范類的評價機構,應認真查找原因,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切實整改,于2014年4月底將書面整改材料,主要包括存在問題、整改方案和實施計劃等報省環保廳相關處室。整改落實情況納入下年度考核內容。
二是不斷完善和切實落實檔案管理制度。各環評單位必須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檔案管理,將原始記錄、監測報告原件、 公眾參與原始記錄、委托書、合同(協議)、項目跟蹤表(三級審核)、報告初稿、報告修改稿、報告審定稿補充材料、標準原件與總量批復、專家個人意見、專家組審查意見、評估報告、批復文件等全部納入歸檔范圍,切實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三是切實執行好環評文件內控管理制度。嚴格按照環保部資質管理的有關規定,堅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加強內部管理,完善質量審核制度,杜絕內審程序流于形式,嚴禁出現弄虛作假、編造數據的情況,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質量。
四是認真做好環評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按照環保部出臺的《環境影響評價政府信息公開指南》(試行)等要求,配合建設單位做好評價文件公開,認真開展公眾參與工作,加強公眾參與調查資料審核,確保公眾參與的合法性、真實性、廣泛性,逐步提升信息公開的實際效果。
五是加快環評單位體制改革和質量提升工作。省廳將按照環保部《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管理的意見》 (環辦〔2014〕24號)等的有關要求,強化環評機構日常監督和考核。2013年度考核中確定為獎勵類的評價機構,我廳將創造有利條件,支持機構做大做強、跨地區合法開展經營活動,充分發揮其技術支撐的作用;屬于鼓勵類和規范類的評價機構,必須根據檢查考核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完善,不斷提高環評工作水 平。屬于事業單位環評體制改革范圍的環評單位,應根據環辦〔2013〕109號等文件要求,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與行政主管部門逐步脫鉤,形成獨立企業法人性質的環評機構,成為自主經營、自擔責任的市場主體。
六是強化環評機構日常監督管理。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結合報告書(表)受理和審批,加強對環評機構的日 常監督與考核。在受理報告書(表)時,應對編制報告書(表)機構的資質有效性及其與建設單位簽訂的書面委托合同進行查驗,對編制機構不具備相應資質等級和評價范圍、項目負責人不具備相應專業類別,以及編制機構與合同簽訂機構不一致或由其分支機構等簽訂合同的報告書(表)不予受理。地方各級環境保護行政主管 部門在報告書(表)受理和審批中發現上述問題的,應將有關情況記入環評機構日常考核結果,可視情況采取通報批評或在轄區內限期整改的管理措施,并將相關情況及時抄報省廳。支持外省環評機構來我省承接環評業務,不再進行備案審查,外省環評單位首次在我省開展環評業務時,需將單位基本信息報我廳登記。
來源:環保部2014年4月11日新聞
- 上一篇:馬云北大演講完整版 全是干貨值得收藏!(圖) 2014/4/13
- 下一篇:湖北省環保廳召開2014年度減排計劃技術審查會 201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