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欲大幅修改勞動法 釋放經濟活力
印度新總理莫迪上任剛滿一月,便雄心勃勃,計劃對該國沿用數十年的勞動法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此舉有望刺激印度走出萎靡不振的經濟,促進制造業的發展,創造數百萬個就業崗位。(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
印度前后幾屆政府雖然早已意識到,未來20年勞動力市場的改革對于吸收該國2億名達到就業年齡的勞動力至關重要,但是一直擔心會遭到工會組織的強烈反對。此外,黨派政治也是阻礙印度釋放勞動力市場活力的一大關鍵因素。
目前,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中,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一家獨大。得益于此,印度自英國殖民統治結束后就一直沿用的勞動法有望迎來大的調整。印度勞動部門官員表示,這是新政府執政100日內的首要工作。
法規太嚴
企業不敢多招聘
印度勞動法規的很多內容已不合時宜。例如規定企業必須在工作場所提供痰盂等。更重要的是,該國勞動法可謂相當嚴苛,并且繁瑣復雜。比如說:1947年出臺的《勞資糾紛法》規定,員工數量超過100人的企業在裁員時,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而政府批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外,1948年出臺的《工廠法》禁止婦女在夜間工作,并對女性就業進行了其他許多嚴格的限制。1970年出臺的《勞動合同法》則規定,員工數量超過20人的企業在雇傭合同工之前必須通過政府的批準。
這些旨在保障工人權益的法規不僅對工作條件做出了規定,還對招聘和裁員進行了限制。不過,在實際操作中,上述法規并未起到應有的效果:由于93%的勞動者在非正式的部門就業,工作安全得不到保障,勞動法僅讓一小部分人受益。
鑒于招聘和解聘方面的嚴格限制,印度大多數企業也被迫保持較小的規模。咨詢機構麥肯錫今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009年,印度84%的制造企業雇傭的人數少于50人。
世界銀行今年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印度嚴苛勞動法使得其成為全球最無活力的勞動力市場之一,“盡管勞動法的相關規定旨在提高工人福利,但是事與愿違:大多數企業因為懼怕觸犯勞動法,而寧愿不擴大生產規模”。
印度拉森特博洛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拉曼說:“如果商業周期不穩定,應該允許企業自行縮小或擴大生產規模。”
放松裁員限制最敏感
印度的商界領袖們寄望于持親商立場的莫迪能夠像英國的“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或美國前總統里根一樣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解放勞動力市場。在這些商界領導人看來,修改限制裁員的條例應該是當務之急。
不過,印度勞動部門3位高級官員表示,為贏得公眾支持,印度人民黨首先要考慮工人的利益。一位參與本次改革的勞動部官員說:“我們試圖創造一個工人和企業主都能得益的工作環境。”
對于印度政府而言,下一步才會涉及裁員這一當前勞動力市場最敏感的問題,放松嚴厲的雇傭和裁員規定,給企業以喘息的空間,激發經濟活力。
近20年來,印度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是該國企業在生產中更重視資本密集而非勞動密集,無法創造更多就業,印度因此被嘲笑為“無就業增長”。印度雖然很少發布失業率數據,但是該國統計部門的長期調查顯示,印度的制造業在2004年5月~2011年12月僅創造500萬個就業崗位。而在同一時期,約3300萬農民離開耕土,尋找回報更高的工作。這些人大多走向了工地,從事生產效率低下的﹑時間不規律的建筑工作。
此外,大量研究也表明,印度每年需要創造1200萬的新崗位,以吸納數量龐大的年輕人群體。不過,印度目前的就業狀況遠遠不能達到這一目標。
最新的數據顯示,印度制造業對該國2萬億美元經濟總量的貢獻率僅為15%。新德里表示,計劃在10年之內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5%,從而帶來1億個新的就業崗位。
先易后難?
印度部分地區已經開始采取行動。6月,該國西北部拉賈斯坦邦對印度聯邦的勞動法提出修改意見,建議北部地區的企業可以在無需獲得政府許可的情況下自行解聘員工,裁員數量最多可達300人。
但是,拉賈斯坦邦的上述提議遭到了印度多個工會的強烈反對。印度幾乎所有的工會組織均與某個黨派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他們對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反對可能會導致大規模的政治騷動。不過,要想演變成英國撒切爾時代激烈的街頭抗議活動,幾無可能。盡管印度還存在一些零星的暴力抗議活動,但是勞資糾紛問題已經減少。
印度勞動部門計劃對最低工資法和涉及工人健康、安全的工廠法作出修改,包括:規范全國最低工資,根據物價來適時調整工資。盡管這些舉措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但是數百萬的印度工人將被正規的經濟接納。
此外,印度政府也計劃延長工人的加班時間,廢除1948年《工廠法》中禁止婦女夜間工作的相關規定。不同于修改裁員條例,上述舉措不僅受到了企業的歡迎,也受到勞工團體的支持。
來源:中金在線
- 上一篇:中石油大連輸油管道爆裂起火 2014/7/1
- 下一篇:報告稱全國新增職業病例九成為塵肺病患者 2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