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霧霾“卷土重來” 煤炭清潔利用已刻不容緩
2014-7-8 20:42:37??????點擊:
導讀:近段時間以來,霧霾卷土重來,以席卷之勢侵占了大面積的國土。我國能源結構仍舊以煤炭為主,因此煤炭的清潔利用刻不容緩,大力提升煤炭科技創新能力,盡快在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建立起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
多地霧霾“卷土重來” 煤炭清潔利用已刻不容緩
近來,北京等地又籠罩在霧霾之中。環保部發布的公報顯示:2013年,首批74個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監測城市中僅3個城市達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煤炭消費量占世界煤炭消費量50%,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60%,很容易導致霧霾天氣。因此,走煤炭清潔利用之路,已刻不容緩。
在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中,煤炭燃燒后的排放物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引起重視。走技術驅動之路,實現煤炭清潔利用,是我國經濟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目前,我國在煤炭清潔利用上取得初步成果。現代煤化工是煤炭利用的重要方向,通過煤熱解、氣化為基礎,合成各種替代液體燃料及化工產品。近年來,我國開發出以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甲烷、煤制乙二醇等為代表的現代煤化工先進工藝技術,并進行了工程示范。但是,我國煤炭整體利用效率仍然十分低下,在發電供熱平均綜合利用效率上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許多地方工業窯爐和民用取暖爐仍然在使用,煤炭燃盡率偏低。另外,我國雖然有了煤制油、煤制氣等技術,但是技術成熟度亟待進一步提升。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的國情,決定了煤炭清潔利用應立足于自主解決。為此,應設立煤炭科技重大專項,大力提升煤炭科技創新能力,盡快在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建立起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
限制劣質煤的進口和生產,逐步淘汰低效窯爐
據了解,去年我國共進口煤炭3.27億噸,其中劣質煤占1/3左右,相當于花錢買污染。比如從東南亞進口的煤炭,濕度大、雜質多、燃燒值低,污染物排放也比較多。
拿燃煤發電來說,一些國家的煤電比例不低,比如澳大利亞煤電占總發電量的95%,造成的污染卻較為輕微,原因何在?
“其實,用質量好的煤發電并不一定會造成重大污染,因為國內用了不少劣質煤,情況就大不一樣。”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華煒表示,劣質煤低價、低熱值、高污染,其粉塵和硫含量分別達到30%、3%,而優質煤僅含10%、0.08%,前者比后者對環境的污染要大幾倍、幾十倍。
此外,國內的劣質煤生產無限制,火電廠用煤無標準,劣質煤得以大行其道。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大型煤企的劣質煤產量占比不低,不少中小煤企甚至達到90%以上。
“劣質煤之所以不受限制,既有成本低和需求大的原因,也有行業監管的問題。”這位業內人士表示,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只把重點放在淘汰小煤窯、并購重組等方面,而對劣質煤的進口和生產,可以說是睜只眼、閉只眼。
煤炭的低效利用,也是個突出問題。“我國還有數十萬臺落后的工業窯爐、民用取暖爐仍在使用,其燃盡率僅為60%左右,比燃盡率達到98%的煤粉鍋爐低得多,對煤炭的利用效率很低。”山西藍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郎鳳蛾表示。
據統計,我國燃煤工業鍋爐每年消耗原煤約6.4億噸,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23.4%,而煙塵排放量為375.2萬噸,竟占全國煙塵排放量的41.6%。也就是說,這些鍋爐燃燒了20%的煤炭,但排放了40%以上的煙塵。也因為低效利用,我國每年多消耗了約2億噸煤炭。
可見,減少燃煤污染,一方面要用質量好的煤,一方面要提高煤的利用效率。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為36.1億噸,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65.7%。“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煤炭,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核心,是把煤炭這篇大文章做好,清潔高效地利用好。
“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各地政府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認識和輿論引導遠不到位,普遍認為燃煤就等于污染。”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許多東部省份為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出臺了限制工業用煤、推動天然氣使用的政策,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重視不夠,甚至不予批準。有些地區由于天然氣供給不足,以氣代煤政策難以落地,同時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缺乏認識,致使工業燃煤改造進展緩慢。
此外,賈康認為,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和裝備研發的政策扶持不足。新技術新設備會帶來成本增加因素,需要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每年超出200億元,但目前國家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的支持力度較小。
“應進一步明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治理霧霾的主要手段之一。”賈康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就相關技術、專有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建立專項基金,加大扶持力度;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中,增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關設備及產業化項目”類別。
“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核心。”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指出,“相關政策措施要積極跟進,以強制性的技術標準淘汰落后產能、技術,對新技術開發利用給予財政激勵,此外,要對違法排污行為予以重罰,改變‘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多地霧霾“卷土重來” 煤炭清潔利用已刻不容緩
近來,北京等地又籠罩在霧霾之中。環保部發布的公報顯示:2013年,首批74個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監測城市中僅3個城市達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國煤炭消費量占世界煤炭消費量50%,占全國一次能源消費比重60%,很容易導致霧霾天氣。因此,走煤炭清潔利用之路,已刻不容緩。
在我國大氣污染物排放中,煤炭燃燒后的排放物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引起重視。走技術驅動之路,實現煤炭清潔利用,是我國經濟發展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目前,我國在煤炭清潔利用上取得初步成果。現代煤化工是煤炭利用的重要方向,通過煤熱解、氣化為基礎,合成各種替代液體燃料及化工產品。近年來,我國開發出以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甲烷、煤制乙二醇等為代表的現代煤化工先進工藝技術,并進行了工程示范。但是,我國煤炭整體利用效率仍然十分低下,在發電供熱平均綜合利用效率上比發達國家低10個百分點,許多地方工業窯爐和民用取暖爐仍然在使用,煤炭燃盡率偏低。另外,我國雖然有了煤制油、煤制氣等技術,但是技術成熟度亟待進一步提升。
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的國情,決定了煤炭清潔利用應立足于自主解決。為此,應設立煤炭科技重大專項,大力提升煤炭科技創新能力,盡快在一批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建立起煤炭清潔高效可持續發展支撐體系。
限制劣質煤的進口和生產,逐步淘汰低效窯爐
據了解,去年我國共進口煤炭3.27億噸,其中劣質煤占1/3左右,相當于花錢買污染。比如從東南亞進口的煤炭,濕度大、雜質多、燃燒值低,污染物排放也比較多。
拿燃煤發電來說,一些國家的煤電比例不低,比如澳大利亞煤電占總發電量的95%,造成的污染卻較為輕微,原因何在?
“其實,用質量好的煤發電并不一定會造成重大污染,因為國內用了不少劣質煤,情況就大不一樣。”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華煒表示,劣質煤低價、低熱值、高污染,其粉塵和硫含量分別達到30%、3%,而優質煤僅含10%、0.08%,前者比后者對環境的污染要大幾倍、幾十倍。
此外,國內的劣質煤生產無限制,火電廠用煤無標準,劣質煤得以大行其道。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一些大型煤企的劣質煤產量占比不低,不少中小煤企甚至達到90%以上。
“劣質煤之所以不受限制,既有成本低和需求大的原因,也有行業監管的問題。”這位業內人士表示,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只把重點放在淘汰小煤窯、并購重組等方面,而對劣質煤的進口和生產,可以說是睜只眼、閉只眼。
煤炭的低效利用,也是個突出問題。“我國還有數十萬臺落后的工業窯爐、民用取暖爐仍在使用,其燃盡率僅為60%左右,比燃盡率達到98%的煤粉鍋爐低得多,對煤炭的利用效率很低。”山西藍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郎鳳蛾表示。
據統計,我國燃煤工業鍋爐每年消耗原煤約6.4億噸,占全國煤炭消費總量的23.4%,而煙塵排放量為375.2萬噸,竟占全國煙塵排放量的41.6%。也就是說,這些鍋爐燃燒了20%的煤炭,但排放了40%以上的煙塵。也因為低效利用,我國每年多消耗了約2億噸煤炭。
可見,減少燃煤污染,一方面要用質量好的煤,一方面要提高煤的利用效率。
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在推廣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煤炭消費量為36.1億噸,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達65.7%。“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煤炭,解決能源和環境問題的核心,是把煤炭這篇大文章做好,清潔高效地利用好。
“一個重要原因是,目前各地政府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認識和輿論引導遠不到位,普遍認為燃煤就等于污染。”全國政協委員、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表示,許多東部省份為解決大氣污染問題,出臺了限制工業用煤、推動天然氣使用的政策,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項目重視不夠,甚至不予批準。有些地區由于天然氣供給不足,以氣代煤政策難以落地,同時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缺乏認識,致使工業燃煤改造進展緩慢。
此外,賈康認為,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和裝備研發的政策扶持不足。新技術新設備會帶來成本增加因素,需要政策扶持。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每年超出200億元,但目前國家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產業的支持力度較小。
“應進一步明確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是治理霧霾的主要手段之一。”賈康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就相關技術、專有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建立專項基金,加大扶持力度;在《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中,增列“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相關設備及產業化項目”類別。
“技術的發展和進步,是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核心。”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指出,“相關政策措施要積極跟進,以強制性的技術標準淘汰落后產能、技術,對新技術開發利用給予財政激勵,此外,要對違法排污行為予以重罰,改變‘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現象。”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 上一篇:試點城市處理廠普遍"吃不飽" 餐廚垃圾圍城如何破解 2014/7/8
- 下一篇:中國常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代表劉顯法大使出席金磚國家環境部長非 201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