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緊急救援系統首發,事故死亡有望降低三成
2014年6月6日,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英文簡稱:TIAA)緊急救援系統(E-Call)解決方案聯合演練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區、天津市河東區域同步啟動!本次實驗從事故發生到救援資源調度指令發出僅用了4.7分鐘,從調度指令發出到救援力量抵達事故現場僅用了20分鐘。與傳統救援方式相比,E-Call系統將先進的車聯網技術和各種救援信息網絡相結合,及時了解車輛的事故時間、地點、形式甚至損毀狀況,及時調度、組織各種救援力量在最短時間抵達現場,大大縮短救援時間、降低事故死亡率和傷殘率。根據現有數據預測,如果我國全面采用E-Call系統,可使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20%~30%,挽回年度經濟損失近千億元,推動我國緊急救援工作的信息化、標準化、高效化。
據統計,我國每年因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在5-6萬人,因事故發生后1小時內未得到及時救援而死亡的人數高達60%。當前,歐盟、美國、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都在強制推行物聯網條件下的緊急救援(E-Call)業務,而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在核心技術與產品,還是在資源組織與協作上,都還不成熟,同時缺乏相關的立法,以及公安、交通、消防、衛生等有關部門的協調機制。
自2012年起,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根據市場和產業需求,借鑒、學習先進國家和地區緊急救援(E-Call)業務的模式和經驗,在車聯內部建立了以華為技術為組長、遠盟康健、遠特、大陸汽車俱樂部、江淮汽車、奇瑞汽車、比亞迪汽車、航盛、美賽達、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產業鏈骨干單位為組員的車聯緊急救援(E-Call)技術工作組,召開了17次工作組會議和若干次電話會議,先后完成方案確定、產品開發、工程測試等工作,最終成功完成本次兩地聯動演練。
本次演練的自主緊急救援(E-Call)系統,是當車輛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司乘人員無法自主呼救,由車載緊急呼救系統自動呼救,并將車輛位置、車輛狀態、人員狀態等信息自動收集、上報到救援服務平臺,平臺根據上報信息分析事故現場,立足成熟的經驗數據庫精準判斷所需的救援資源,然后自動發出相應的調度請求,組織公安、衛生、消防、交通等救援力量在第一時間攜帶必要的救援工具和裝備抵達現場開展施救。
本次演練的成功,驗證了自主緊急救援(E-Call)系統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顯著的經濟、社會效果,為后續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批量投入使用,以及標準化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悉,車載信息服務產業應用聯盟后續還將在安徽蕪湖,深圳等有關城市開展更高要求的試驗和演練,最終推動符合我國國情的緊急救援(E-Call)系統和平臺達到商用。
來源:中國日報網
- 上一篇:大氣和醫藥制造行業水污染是2014環保專項整治重點 2014/6/12
- 下一篇:食品企業紅黑榜將定期公布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或將得到遏制 201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