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衛 ·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相關知識
什么是職業病危害因素:
職業危害因素,又稱職業性有害因素,是指在職業活動中產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對職業人群健康、安全和作業能力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或條件,包括化學、物理、生物等因素。
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
(一)按照職業危害因素性質分類:
化學因素 包括:①外源性化學物質:如鉛、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②生產性粉塵:如二氧化硅粉塵、硅酸鹽粉塵、金屬粉塵、炭系粉塵、有機粉塵、混合粉塵等。
物理因素 如高溫、高濕、低溫、高氣壓、低氣壓、噪聲、振動、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等
(二)按照導致職業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類:
2002年衛生部頒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分為:粉塵類、放射性物質類(電離輻射)、化學物質類、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導致職業性皮膚病的危害因素、導致職業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導致職業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職業病危害因素等十大類。
什么是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是職業病防治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是利用采樣設備和檢測儀器,依照《中國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識別、檢測與檢定,掌握工作場所中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性質、強度及時空分布情況,評價工作場所作業環境和勞動條件是否附和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為指定衛生防護對策和措施、改善不良勞動條件、預防控制職業病、保障勞動者健康提供基礎數據和科學依據。
目前,我國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檢測方法主要包括作業環境中的物理因素檢測、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空氣檢測以及作業環境空氣中有害物質的生物檢測等。
物理因素檢測是指利用儀器設備對作業現場環境中噪聲、高溫、振動、射頻輻射、紫外光、激光等物理因素的強度及其接觸時間進行測量,以評價工作場所的職業衛生狀況和勞動者的接觸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響。空氣檢測是指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定期(有計劃)地檢測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的濃度,以評價工作場所的職業衛生狀況和勞動者接觸有還物質的程度及可能的健康影響。
現階段,國內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主要以有毒物質的空氣檢測和作業環境中物理因素的檢測為主。
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分類:
(一)按照檢測目的分類
1.評價檢測
適用于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因素預評價、建設項目職業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評價和職業危害因素現狀評價。
2.日常檢測
適用于對工作場所空氣 中有害物質濃度進行的日常的、定期檢測。
3.監督檢測
適用于職業病衛生監督管理部門對用人單位進行監督時,對工作場所空氣中共有害物質濃度進行的檢測。
4.事故性檢測
適用于對于工作場所發生職業危害事故時,進行的緊急檢測。
(二)按照檢測方法及儀器類型分類
1.現場檢測
現場檢測是指利用便攜直讀式儀器設備在工作場所進行實時檢測、快速給出檢測結果,適用于對工作場所的職業衛生狀況作出迅速判斷。
現場檢測常用方法有檢氣管法、便攜式氣體分析儀測定法、物理因素的現場檢測等。
2.實驗室檢測
實驗室檢測是指現場采樣后,將樣品送回實驗室,利用更加精確的儀器進行測定分析的方法,是目前工作場所空氣中化學物質檢測最常用的檢測方法。
實驗室檢測常用方法有稱量法、光譜法、色譜法。
- 上一篇:福喜質量經理被刑拘,質量人,怎樣才能不做替罪羊? 2014/7/30
- 下一篇:管與不管,食品安全,必須全過程可追溯 201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