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管理如何在企業落地?
昨天部門開流程優化方法研討會。主要是總結10年流程優化項目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反思過去一年中流程優化方法的推廣效果,希望能更好地完善方法論并很好地應用到10年的工作中。
具體細節就不在啰嗦,我主要是想說說有關流程管理方法在企業推廣和落地的問題。因為之前也有很多網友咨詢我類似的問題:流程管理方法如何落地?主要是以流程優化方法論為例討論一下這個問題,也算是“拋磚引玉”,請大家不吝拍磚。
流程優化工作是我們開展最多的一項工作,所以在此方面經驗也是非常豐富。為了便于工作中推廣,我們甚至專門提煉了一套方法,我們命名為“流程優化六步法”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非常注意方法論的推廣,但我們同樣也會遇到類似的困惑:怎么別人就不采用呢?后來我們做了很多方面的嘗試,在這方面終于算是有點進步,這也是為何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原因。
遇到方法推廣不力的情況,大多數人都喜歡找外在的客觀原因。比如公司在這方面投入資源和注意力不足、別人不重視不支持等等。這些阻力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非常真實地、強大地存在。但如果你的努力就止于此,那么你只能繼續“郁郁不得志”下去。突破在哪里?突破在于積極主動。
首先你要認識到別人不接受你的方式是很正常的,為什么?因為流程優化項目工作是別人兼職工作,而非主業。流程管理方法論是我們關心的,而不是他有動力、主動關心的。就好像我們對他們的專業同樣如耳邊風一樣。你必須客觀接受這個客觀現實才行。不要抱怨,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也不要幻想“如果。。。就好了”。你只能基于現狀去積極面對,努力改善它。別人為什么要接受你的方法呢?因為這個方法對他的確有好處,實實在在的好處,而且是一點就透的好處。
大部分人的做法是在公司內部做培訓,為了加強效果一遍遍地培訓。做到最后,流程管理人員像“過街老鼠”。原因就在于培訓對于方法論的落地只起10%的作用,就相當于告訴別人有這么回事。這也是不有意貶低培訓的作用,這是非常殘酷的客觀事實。要落實到實際工作中,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你心不甘是吧?想想你接受過的培訓,培訓效果難道不是一樣嗎?除了記住一些大的概念,你難道在2個小時的課程中掌握了所有嗎?
根據我們的經驗,一套方法真正落地,只有別人在應用的時候才能記住它的好。所以,這就是方法落地的關鍵所在。我舉幾個例子幫助大家理解。
主動提示別人應用
生物學上,只有不斷刺激才會形成習慣,這同樣適合于此。培訓過后大家已經把“流程六步法”拋到腦后了。那么在流程優化項目工作正式啟動后,你就需要在必要的節點(比如六步)和必要的時刻(在此項目的風險點和核心質量把控點),把方法搬出來。比如發一個友好提示郵件,內容要非常簡練。主要是把接下來的步驟、大概的工作、開展的方法、重要的風險及質量點、以往項目的案例模板發給項目經理參考。這個時候,一般項目經理是比較樂意接受的。當然,如果你的公司有專職流程優化項目管理人員可能不能這么做,這樣做也許他會反感,但對于大多數公司兼職推行流程優化工作的情形下,這樣做有利于與項目組建立信任、推廣流程優化方法、把控項目質量和風險,這是共贏的!
在一些顆粒度比較大的優化項目上線時,測試往往是非常至關重要的環節,可以說關乎整個項目的成敗。但經驗不足的項目經理會這樣安排測試工作:A和B下周做測試。這樣就行了嗎?遠遠不行。到底該怎么測試才能保證效果呢。這其中涉及到測試方案全面性的設計,涉及到測試過程的管理及人員安排等一系列問題。所以,針對核心項目,我們有時候親自編排“提示性”《上線測試設計表》,比如我們會考慮到新流程需要測試的單量、單的類型、交叉功能點、不同區域、服務器負荷等等。項目經理看到這樣的例子,馬上就會心領神會我們曾經使用過此方面,結果有幾個項目經理主動在項目上線階段使用了《上線測試設計表》并運用的非常好。這就是方法落地最好的例證。
讓方法變得更簡單
也許作為專業人員,你的流程優化方法加上所有的模板和案例可能有100頁PPT,但要想讓別人接受,最好控制在5頁PPT之內。也許這讓你很為難,你不愿意舍棄任何關鍵知識點,因為他們都像你的孩子一樣寶貴。但我告訴你,這樣做的后果是別人忘記所有。所以,既然如此,倒不如就保留你最想讓別人掌握的。比如在方法推廣初期重點在于推廣“流程優化六步法”框架即可,里面的細節可以先不講。我們現在計劃把10個工具模板,減縮為3個,這是需要勇氣的。
以前我們的流程優化申報表有N項,比如流程名稱、申報人、申報時間、問題描述、問題分析、解決思路、資源投入、效益評估等等。后來,我們發現沒多少人按你的思路去填寫,即使填寫也是形象神不像。我們總結了教訓,把流程優化申報表只保留了二項:問題描述、解決思路,因為這是我們申報階段最關心的。至于申報人之類的EMAIL已經有相關信息就不要麻煩用戶了。
注意引導的力量
全員流程優化建議,我相信很多企業都在開展,但很多效果很不理想,即使有企業有激勵資源投入也一樣,意見箱中永遠空空然。為何,因為很多人并不知道提什么?他對優化空間視而不見。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注意引導。比如我們會總結一下以往所有流程優化項目/優化建議等案例,然后總結出來一個“創新葵花寶典”,告訴每一位同事,一般優化的空間在哪里?幫助他一起找到改進的空間。這種力量是巨大的。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我們的流程優化提案需要排隊等候立項。
流程優化需求申報是流程優化方法論的核心之一。每年一度的流程優化需求申報活動,也有同樣的問題。如果你只是發一個郵件告訴各部門要提交優化需求申報了。這樣做的效果就是激發了個別對優化特別感興趣的人的創意,但大多數同事仍然無動于衷,原因是多方面的:不知道為何一定要提、不知道提什么、一時忘記了等等。這個時候我們要做得就是,郵件要多發幾次,要親自找部門領導引導申報。他說不知道該怎么提?你說比如你們部門哪些工作占用工作量比較大?經常發生的問題環節在哪里?客戶投訴多的地方在哪里?等等。如果他說好像沒什么需要提的,你可以提示“XX工作好像經常出現問題的,要不要申報”等等。很多事情就是一個循環,當你激發引導好的話,流程優化就開始向正循環發展,否則向負循環發展。所以方法論的落地離不開具體工作配合,要相輔相成。
以上只是揀了一些代表性的案例說明了一下。流程管理方法論落地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可以說是千奇百怪(比如我們為利于大家好記好傳播,就給方法論起個名字;有時候我們寫一封表揚信,其實意在提醒、激發、引導或者推廣某些核心方法)。所以,今天也不可能道盡所有的落地策略。而且方法的應用,要考慮企業當時的具體環境,所以方法并不一定能照搬。
但,有一個東西確實通用的,這是所有讓方法論落地的靈魂。那就是主動積極。你只有壞著這個態度和信念,落地的方法就會源源不斷。
- 上一篇:從一碗蛋炒飯學過程管理 2014/6/20
- 下一篇:酒店禮賓部行李生必備的英語 201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