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近年來,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產量波動幅度較大,但總體呈增長的態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2012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累計產量達到了27.38萬臺,同比增長了27.35%。
圖表1:2005-2012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累計產量增長情況(單位:臺,%)
環境監測的發展現狀
在過去的幾年里,經過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有了明顯的突破。在環境監測的建設過程中,我國初步具備了中國特色的監測技術,建立了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環境管理體系。我國的環境監測系統在排污減排等工作方面起到了明顯的作用,為環境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系統。隨著監測隊伍的擴展,監測的范圍也進一步延伸。因此全國出現了一批知名的專家和技術骨干,他們對多個課題進行了研究,在他們研究課題的過程中,環境監測技術也得到了發展。在環境監測取得成效的同時,我們應該保持清晰的頭腦,看到它的不足之處。
現在我國環境監測事業的發展面臨著許多壓力,其主要壓力來自兩部分,即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外部壓力也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的環境監測機構的開放壓力,尤其是面臨外國嚴格的環境監測機構;二是國內各部門、各行業監測站和部分科研院所的環境監測工作滯后,其工作狀況脫離實際、不合理。從目前來看, 外部壓力的約束并不是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滯后的主要原因。從根本上制約我國環境監測的發展因素是內部壓力。首先,在我國環境監測的性質、地位、作用和環境監測站的職能沒有經過法定程序來確立,法律法規嚴重缺失,外加上現行的環境監測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能適應新的形勢要求,脫離了實際。以上問題的積累阻礙了我國環境監測的進一步發展。
環境監測存在的問題
環境監測隊伍建設滯后是環境監測中存在的普遍問題。目前我國的監測隊伍人員缺乏,設備老套,許多環境監測工作都只是追求表面而沒有真正落到實處。資源配置不合理是環境監測中的一個重點問題。在環境監測工作的過程中,先進的儀器和設備是必不可缺的工具,若在這個方面做的不成功,就像物質失去載體一樣,即使監測隊伍的水平再高也不能完成環境監測的任務。另外,我國目前使用的環境監測儀歷史悠久,設備逐漸老化,監測出來的數據是不太可靠的,而且一些設備壞掉之后,無法進行維修,嚴重阻礙了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監測經費的投入少于預期的標準,使得設備的配備變得更加困難。只有配備先進的監測和化驗設備,環境監測工作的任務才可以及時完成。
對于監測儀器也有特定的要求,它除了具備儀器本身的性能之外,還要使得到的數據具有現實意義,利用價值高。而監測經費的短缺更是現在環境監測中的一個難點。由于我國的突發狀況比較多,資金支配相當緊張。在環境監測經費的投入上表現出明顯的無力,這使得許多待淘汰的儀器得不到更新,造成了環境監測工作的滯后。而經濟帶動了新的污染物的產生,原有的監測設備甚至監測不出這些污染物的狀況,無法為環境管理提供精確、合理的決策依據,嚴重偏離了環境監測軌道。
解決環境監測問題的具體措施
要想解決環境監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首先應理清現有環境監測體系的狀況。目前,在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環境監測站依舊生搬硬套,沿用舊的監測體制來管理環境問題。受經濟利益的影響,在對環境質量進行考核時,會受到地方政府力量的干涉。而監測機構的設置方式令人堪憂,一般環境監測站都是按行政區域設置,造成了監測站分布密集,而且它的功能幾乎相同,這就導致了資源的濫用。而且這么多的監測站,建設耗費的資金是比較大的,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上說這加重了各級政府的財政負擔。監測任務和工作要求都是由國家統一布置下去,這樣的做法相當勉強。不同地區的環境狀況是不相同的,采用一個尺度來監測環境質量嚴重不合理,脫離了地區環境特殊性的實際狀況。
綜上所述,現行的環境監測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太死板,與現代社會的環境監測要求悖離。從這個方向上來看,推進環境監測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應作為我國環境監測的一個重大戰略。一般來說,中國環境監測技術體系應包括環境監測學基礎理論體系、環境監測技術路線體系、技術規范體系、分析方法體系、質量評價體系、質量管理體系等六個體系的內容,這是環境監測體系應具備的基礎組成部分,漏掉任何一個環節都無法支撐這個體系的運作。此外,要提高環境監測的整體水平以及環境監測系統的綜合能力。改善這項工作包括著許多方面的內容,如人員素質、技術系統等等。加強環境監測的水平是基礎,而運用綜合的評價方法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來說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社會在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因此人們對環境質量也有了新的要求。所以環境監測到的數據真實性以及精確性變得尤為重要,環境監測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從理論上而言,環境監測能力水平影響到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水平。環境監測工作者應該勇于接受挑戰,提高自身素質,創新思維,研究出新技術來解決即將面臨到的問題。
- 上一篇:天津市發布2013年環境狀況公報 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天數占全 2014/6/6
- 下一篇:核電安全發展研討會在深召開 發展與安全并重 20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