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性粉塵的職業危害與防護
第一章 生產性粉塵
第一節 生產性粉塵的定義和分類
一、生產性粉塵的定義
生產性粉塵專指在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粉塵。人類各種生產活動和生活活動中可產生大量的粉塵,自然界的分化腐蝕隨著氣體的流動也會產生粉塵。生產性粉塵專指在人類生產活動中產生的,能夠較長時間漂浮于生產環境中的固體微粒。它是污染生產環境、危害勞動者健康的重要職業危害因素。長期吸入生產性粉塵會導致塵肺。生產性粉塵的治理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視,其一是由于許多生產性粉塵具有生物毒性作用,吸入后給接觸者健康造成有害的影響。其二是由于粉塵的廣泛存在,受危害的人數相當龐大。其三是由于粉塵從呼吸道侵入人體,較其他侵入途徑更難控制。而且生產性粉塵的彌散還是造成公共大氣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粉塵的分類
(一)按粉塵的成分分類
1.無機粉塵
(1)硅塵:是指含有相當量游離二氧化硅的粉塵,如金屬礦開采、巖石開采、隧道挖掘、煤礦掘井中產生的粉塵。硅塵是生物活性最強、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大的粉塵。
(2)硅酸鹽塵:石棉、滑石、云母、高嶺土、水泥粉塵均屬此類,其中以石棉粉塵最重要。此類粉塵除含有二氧化硅外,還含有鎂、鐵、鈣、鋁等化學元素。
(3)含碳粉塵:煤塵、炭黑、石墨、活性炭等粉塵,其中以煤塵接觸人數最多。
(4)金屬粉塵:金屬冶煉、電焊時產生的煙霧,如鐵、硅、鉛、鋅、鈹、銅等金屬及其氧化物粉塵。
(5)人工無機粉塵:如金剛砂、玻璃及玻璃纖維、人造礦物棉(礦渣棉、巖棉、玻璃棉)等。
2.有機粉塵
有機粉塵主要是農業生產、有機化學工業、醫藥等行業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其多為動植物的蛋白及有機化學物,對健康的影響主要是引起機體過敏性疾病,如職業性哮喘、過敏性肺泡炎等。單純的有機粉塵一般不會引起塵肺。有機粉塵包括以下3類。
(1)植物粉塵:如棉、麻、煙草、甘蔗、谷物、茶、木材等粉塵。
(2)動物粉塵:如毛發、角質、皮革、骨粉等粉塵。
(3)人工有機粉塵:如炸藥、有機染料、塑料等粉塵。
3.混合性粉塵
指上面各種粉塵,同時有兩種或多種混合在一起,這種粉塵在生產中十分常見。如煤礦開采時,有巖石粉塵和煤的粉塵;金屬制品加工研磨時,有金屬和磨料粉塵;電焊時,有鐵和硅酸鹽,以及錳、鉻、鎳等其他金屬粉塵;棉紡廠原料準備工序往往有棉塵和土壤等混合粉塵,棉麻和人造纖維混紡時也能產生兩者混合的粉塵。
(二)按粉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分類
(1)硅塵:礦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上的粉塵。
(2)非硅塵:礦塵中游離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的粉塵。
(三)按職業衛生觀點分類
(1)總粉塵:懸浮于空氣中各種粒徑的粉塵總和,以前稱為全塵。更確切的定義是指在正常呼吸過程中通過鼻或嘴可吸入的粉塵。
(2)呼吸性粉塵和非呼吸性粉塵:被吸入呼吸系統的粉塵,其中的少部分進入到肺泡區,這部分粉塵稱為呼吸性粉塵。其余大部分粉塵由于鼻、咽、氣管、細支氣管的攔截、阻留作用不能進入到肺泡區,這些不能進入肺泡區的粉塵稱為非呼吸性粉塵。
(四)按粉塵粒徑大小分類
(1)可見粉塵:塵粒直徑大于10微米,肉眼能夠看到。
(2)顯微粉塵:塵粒直徑在0.25~10微米之間,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識別。
(3)超顯微粉塵:塵粒直徑小于0.25微米,在電子顯微鏡下可以識別。
(五)按粉塵產生的來源分類
(1)原生粉塵:在礦物開采之前因地質作用和地質變化等原因而產生的粉塵。
(2)次生粉塵:在采掘、裝載、轉運、加工等生產過程中,因煤巖破碎產生的粉塵。
(六)按粉塵存在狀態分類
(1)懸浮粉塵:漂浮在空氣中的粉塵。
(2)沉積粉塵:塵粒在其自重作用下,從空氣沉降下來堆積在地面或物體表面上的粉塵。
(七)按粉塵有無爆炸性分類
(1)有爆炸性粉塵:經過粉塵爆炸性鑒定,確定懸浮在空氣中的粉塵在一定濃度和引爆熱源的條件下,本身發生爆炸和傳播爆炸的粉塵。
(2)無爆炸性粉塵:經過粉塵爆炸性鑒定,確定不能發生爆炸和傳播爆炸的粉塵。
- 上一篇:激活組織績效——質量主管育人教程 2014/6/19
- 下一篇:帶電作業服的技術要求 201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