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 行動起來,打響藍天保衛戰,可持續發展!
自從1972年6月5日聯合國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將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以來,世界環境日的活動就從未停止,每年都有一個環境主題活動,從1974年的“只有一個地球”到2018年的“塑戰速決”,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旨在宣傳與強調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的重要性。世界環境日,是聯合國促進全球環境意識、提高政府對環境問題的注意并采取行動的主要媒介之一。
中國是世界環境日主辦次數最多的國家,1993年由北京主辦了“貧窮與環境--擺脫惡性循環(Poverty and the Environment - Breaking the Vicious Circle)“環保主題活動, 2002年由深圳舉辦了 ” 讓地球充滿生機(Give Earth a Chance)“環保主題活動,2019年世界環境日也將由中國主辦,主場活動設在杭州。今年的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環保主題為“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Beat Air Pollution)”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語出《淮南子·說林訓》, 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網。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將希望付諸行動。在生活中,有的人看到別人先富起來了,會有羨慕之心,這當然是人之常情,但光羨慕是不行的,應該去努力掌握致富的本領,探尋致富的途徑,這才是最根本和可行的,這就是“退而結網”。生活中我們應謹記“坐而思不如起而行”的古訓,面對藍天白云綠草地,亦是如此,我們不能只是向往曾經的藍天白云,向往天天APEC藍,在朋友圈曬旅游地的藍天和綠草地,而應該人人行動起來,藍天保衛戰,我是行動者,只有人人都是行動者,才能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這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在2015年發布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中就明確提出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重要部分。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并且三者一定要平衡發展,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什么是可持續發展呢?在《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對“可持續發展” 定義為:“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因此,我們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使得環境受到污染,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使得社會動蕩。
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大家有目共睹,我們在環境保護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是環境保護的任務仍然任重而道遠。縱觀我們周圍,隨者經濟的發展,我們的河流被污染了,許多原本清亮河水變得黑乎乎或者布滿了綠藻,有的甚至臭氣熏天。甚至現在許多工業區邊上井水也變成了臭水;我們的大氣被污染了,空氣質量指數API爆表曾經一段時間頻頻發生,有的地方甚至因為霧霾,讓小學生暫停了上課;我們的土壤酸化了,開裂的土壤對我們呲著痛苦的嘴巴,仿佛也在呼吁人人要環境保護。大學畢業之后,先在四川的一家國企工作,1999年末來到蘇州時,租住在蘇州新區一家農戶家中,我們幾個租戶只要多交一點錢,就能夠享用早飯,我清楚的記得,當時阿姨每天早晨都會用井水煮非常香甜可口的粥。過了幾年,有事經過蘇州的一個毗鄰工業區的村莊,發現井水已經只能用來洗衣服了。而在后來,聽人說,有些地方的井水打上來已經有臭味了,連洗衣服都不行了,可見水體污染之嚴重。因此,我在這里呼吁,不管你是企業主還是員工還是只是一個訪問者,都有責任去保護環境,人人行動起來,打響藍天保衛戰。
這幾年,我們國家相繼更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發布了“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壤十條“并在2018年8月31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這是法律的更新或者發布是我們對環境污染的重拳,是讓環保法律成為”長牙齒“的法律,全方位保護環境,我們的環保在行動。我也在積極的踐行這一做法,不論在課堂上,在企業的生產現場還是在日常生活中,我都會積極踐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宣導環境保護知識,并通過12369匯報過幾起環保污染事件,也欣喜的看到了我們的環保在行動。
我相信,隨者我們人人參與環境保護,人人行動起來,我們期盼的藍天白云,新鮮的空氣,清清的河水,肥沃的土壤一定會重新回歸!
本人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作者:安全領導力趙
- 上一篇:ISO45001:2018標準解讀現場授課錄制版隆重上線 2019/9/18
- 下一篇:安全第一,風險無處不在 201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