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昆山爆炸背后的輪轂巨人,炸開汽車供應鏈黑幕重重
8月2日,一場發生在江蘇昆山開發區的特大爆炸案,震驚全國。
當天早晨7時37分,中榮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榮”)的汽車輪轂拋光車間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爆炸,目前已致75人死亡、185人受傷。中榮公司的此次重大事故,也讓其下游的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進入輿論的視野—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戴卡”)。
這家隸屬中信集團的輪轂企業堪稱“隱形大鱷”。據其官方網站介紹,中信戴卡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鋁制零部件供應商,2013年實現銷售收入132億元,鋁車輪銷量達到3075萬只。今年6月,美國權威汽車雜志《Automotive News》公布2013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100強名單,中信戴卡是中國目前唯一進入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100強的企業,位列83;中信戴卡自2012年開始入榜,過去兩年分別排名97和92位。
然而,硬幣的另一面是,中信戴卡的發展秉持低成本戰略,直至昆山中榮事發,人們才發現,其供應商竟未能達到國內安全生產標準。
誰來管控供應商?
8月4日,中榮爆炸特別重大事故調查組組長、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棟梁公布事故調查的初步情況。據稱,事發的廠房沒有按照二類危險品場所進行設計和建筑,在廠房內,生產工藝線路過緊過密,不到2000平方米的車間內布置了29條生產線,一個生產線上有16個工位,而就在這樣違規的密集場所,除塵能力卻嚴重不足。另外,企業管理方的安全生產意識和知識異常匱乏,分管安全生產的副經理居然不知道粉塵會有爆炸的危險,沒有按照規定給生產線上的工人配備阻燃、防靜電勞保用品。同時,該企業還嚴重違反勞動法規,超時組織作業。
時代周報記者查詢工商資料得知,這家“非安全生產”的中榮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冊資本880萬美元,經營范圍包括生產汽車后視鏡及汽車零配件等五金件的金屬表面處理加工、汽車零配件的商業批發及進口業務。
而據中榮官方網站介紹,公司擁有員工450人,核心業務是電鍍鋁合金輪轂,主要客戶為戴卡(GM)和其他美國后市場買家。
8月3日,通用汽車公關部在發給時代周報記者的郵件中確認,“中榮是通用汽車全球供應商戴卡的供應商。盡管通用企業與中榮沒有直接的合同關系,我們的直接供應商也必須提供符合國內環境、安全和質量標準的二級供應商。”
然而,未能達到國內安全生產標準的中榮何以能夠成為中國輪轂行業老大中信戴卡的直接供應商以及通用汽車的二級供應商呢?
8月4日,中信戴卡新聞發言人耿小軍曾答應時代周報記者解答有關供應鏈管控的問題,但半個小時后,他以“在外出差”為由拒絕接受采訪,并表示,有關信息參照公司網站。
當天,中信戴卡網站上貼出一篇秦皇島新聞網記者韓立勇采訪戴卡公司新聞發言人的訪談文章。文章中,耿小軍表示,中榮是經國外汽車廠批準認可的為鋁合金輪轂提供電鍍加工的供應商之一,是一家臺資企業,目前為多家鋁合金輪轂生產企業提供電鍍加工,戴卡公司為中榮的多家客戶之一。
此后,中信戴卡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提供的另一份報道則援引知情人士指出,中榮的打磨電鍍涉及后加工領域,外國汽車廠會派自己的供應商質量工程師不定期到現場對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進行評審。評審重點是:生產線是否合理、設備是否滿足要求、產品質量是否能達到要求。戴卡也會參與評審,但終審確認權由外國廠商的工程師把控。
目前,通用公司并未答復時代周報記者關于供應鏈管控的詢問。但國內一家與通用公司共用同一質量控制體系的主機廠的一位供應商質量工程師在匿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卻給出了另一套說法,“對于特別關鍵的二級供應商,我們會參與技術評審、安全生產評估等工作。但同時,對于主機廠來說,我們不可能抓到所有的下級供應商。比如,一個總成零件可能會下分至四級、五級供應商。如果我們都要管,那就管到礦山里去了,要保證礦石的質量、鋁液的質量等等,這就矯枉過正了。”
據其介紹,通常來說,主機廠會對一級供應商進行直接管控,而后者又對下級供應商設定明確的入場標準。“除非是非常關鍵的二級供應商,主機廠會推薦一些優秀的廠商給一級供應商。”
而截至時代周報記者發稿時,中信戴卡方面仍拒絕對其是否在供應商管控上存在失誤作出回應。
- 上一篇:你要的答案:做質量,腦袋不能一團漿 2014/8/10
- 下一篇:12條大腦定律幫你顯著提高效率 201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