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的三不原則
生產車間的三不原則
不接受缺陷
不接受缺陷方法: PCR(問題交流報告) 質量反饋與前饋,尋求資源對質量問題響應與解決員工在生產加工之前,先對前道傳遞的產品按規定檢查其是否合格,一旦發現問題則有權拒絕接受,并及時反饋前道工序。前工序人員需要馬上停止加工,追查原因,采取對策,使質量問題得以及時發現、及時糾正。并避免不合格品的繼續加工所造成的浪費。
不制造缺陷
(1).按SOS操作: (2).驗證裝配工具的性能 (3).識別裝配代碼 (4).選取合格的裝配零件(5).按正確的裝配方法裝配 (6).檢查判斷是否裝配合格指接受前道的合格品后,在本崗位加工時嚴格執行作業規范,確保產品的加工質量。對作業前的檢查、確認等準備工作做得充分到位;對作業中的過程狀況隨時留意,避免或及早發現異常的發生,減少產生不合格品的幾率。準備充分并在過程中得到確認是不制造不合格品的關鍵。只有不產生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變為可能。
不傳遞缺陷
(1).工位檢查發現缺陷---反饋問題---問題響應解決 (2).開展工段質量審計(AUDIT)活動 (3).質量確認站員工完成本工序加工,需檢查確認產品質量,一旦發現不良品,必須及時停機,將不良品在本工序截下,并且在本工序內完成處置和防止對策。保證傳遞的是合格產品,否則會被下道“客戶”所拒收。
每個員工必須對本丁序的產品何為‘“合格”、“不合格”以及“異常”的二種狀況界定得非常清楚明確。知道標準化作業是制造合格品的關鍵,但同時還必須知道制造不合格品的原因,也就知道避免不合格產生的措施,并進一步去認真落實這些預防措施,執行標準作業。
“三不原則”是許多公司的質量方針、質量目標、或者宣傳口號,常在公司的墻壁或柱子上高高懸掛。隨著社會大生產的分工合作,任何產品都不太可能由一個人獨立全部完成,產品總是分工序、分流程,包括職能部門間的工作協助,這些過程都是環環相扣,緊密相連。只要其中的某一環節出問題都將影響整個產品質量或工作質量。“三不原則”就是每個環節的質量保證原則。
“三不原則”的實施,意味著人人都要參與,人人都是主角,是全面質量管理(TQM)認真貫徹的要求和結果。“三不原則”的實施,導入了“供應商一客戶”的市場關系,每個人既是供應商,又是客戶,既是產品的使用者,也是制造者、供應者,因此每個人都要牢固樹立“下道工序是客戶”的觀念。要實現“三不原則”,要做到“不制造不合格品”,這就要求我們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要求我們以“零缺點”的觀念和方式工作。因此,要實施“三不原則”,使“三不原則”不僅僅是順溜的口號,現場管理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 上一篇:以案說法丨工作時間內突發腦出血 是否屬于工傷? 2016/11/2
- 下一篇:IATF16949:2016術語定義 20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