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農衛紅建議 推廣安全的生物監測技術
我國在水污染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水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重大水污染事件頻發。“多個重大水污染事故暴露出水環境監測方面的不足。”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農衛紅說。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帶來了關于監測技術的建議。
生物監測是利用生物個體、種群或群落對環境污染或變化所產生的反應闡明環境污染狀況,具有綜合性、靈敏性、時效性等特點。農衛紅認為,生物監測能有效地補充目前我國通用的常規理化監測的不足,將兩者有機地結合進行綜合監測評價,可獲得更真實、全面的水質資料。特別是建立生物監測預警系統能夠早期預警環境污染狀況,反映環境污染程度以及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影響,可作為保障飲水安全的前哨。
農衛紅建議,在各流域已有的生物監測科研成果基礎上,啟動我國分區域水質生物監測標準和方法的研究制定工作;完善儀器設施與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水生態監測能力。同時,加強在線生物監測技術研究,推廣成熟方法,有效解決水污染突發事件的預警預報問題。
來源:中國環境報
記者姚伊樂北京報道
- 上一篇:2014年中國環保行業最新政策分析 2014/3/13
- 下一篇:全國政協委員陳清華提出保護長江需盡快立法 201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