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全面質量管理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各個國家根據自己的經濟模式不斷開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此外,一些質量管理大師也為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和完善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些代表人物主要有戴明、約瑟夫?朱蘭、菲利普?克勞士比、石川馨、新卿重夫等。
戴明
戴明博士生于1960年,他所提出的質量管理14個要點已經成為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內容。戴明博士最早提出了PDCA循環的概念,所以又稱其為“戴明環”,PDCA循環對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PDCA循環是能使任何一項活動有效進行的一種合乎邏輯的工作程序,特別是在企業的質量管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PDCA循環中,“策劃(P)—實施 (D)—檢查(C)—處理(A)”的管理循環是現場質量保證體系運行的基本方式,它反映了不斷提高質量應遵循的科學程序。PDCA循環包括了四個階段,如下圖所示。
約瑟夫?朱蘭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除了戴明博士,另一個不可忽視的人物是約瑟夫?朱蘭。朱蘭博士出生于1904年,他所提出的質量三部曲和質量螺旋是對全面質量管理的最大貢獻。
質量三部曲
質量三部曲指的是質量策劃、質量改進和質量控制,通過識別顧客的要求,開發出讓顧客滿意的產品,并使產品的特征最優化,同時優化產品的生產過程。這樣不但能夠滿足客戶的需求,也能滿足企業的需求。
質量螺旋
所謂質量螺旋,就是要求我們首先去識別顧客的需求,開發出適合顧客需求的產品,然后生產和銷售這樣的產品,使顧客獲得滿意。顧客得到滿意之后又會產生新的需求,企業可以根據顧客的新需求進行新一輪的循環。
菲利普?克勞士比
菲利普?克勞士比出生于1926年,他的主要著作《質量是免費的》和《質量沒有眼淚》,在整個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對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是質量管理的經典著作之一。
菲利普?克勞士比最早在全面質量管理中提出了質量成本的定義。質量成本是產品總成本的一部分,它包括確保滿意質量所發生的費用,以及未達到滿意質量的有形損失與無形損失,如預防成本、評估成本和故障成本等。
石川馨
石川馨出生于1915年,他率先將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應用到了質量管理過程當中。后來,他又總結和發明了質量管理的七種工具,這幾種管理工具實際上就是統計技術和計算機分析技術在質量控制活動中的具體應用形式。
新卿重夫
新卿重夫出生于1909年,他主要提出了零缺陷質量管理的概念。新卿重夫對質量管理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一分鐘更換模具體系。一分鐘更換模具體系要求在更換產品生產的時候,以最快的速度更換模具從而不影響整個生產的進行。這一體系實際上就是適時生產的前身。
全面質量管理是一套以產品質量為核心,科學、嚴密而高效的質量管理體系,各位質量管理專家為這套體系的形成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戴明的PDCA循環,朱蘭的質量三部曲與質量螺旋、克勞士比的質量成本等都是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質量人們不斷學習。
- 上一篇:干貨集】實驗設計,好用的謝寧方法 2014/4/20
- 下一篇:車間管理能力提升,你可以這樣做 20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