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事故的心理因素
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每年全世界發生的工傷事故高達上億起,有30多萬人在事故中死亡。生產事故,成為僅次于疾病的第二殺手。因此,加強安全管理,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已成為當前的頭等大事。那么,如何搞好安全生產,怎樣才能預防事故的發生?
1 情緒對事故的影響
情緒是人從事某種活動時產生的興奮心理狀態,是為了適應生存環境所保持下來的一種本能的反映。隨著生活經驗的豐富,情緒也在不斷變化。通常人們把基本情緒分為期望、厭惡、喜歡、憂傷、氣憤、懼怕、自滿、羞愧、輕蔑、懷疑等10種。人的情緒就像一張白紙,環境的種種變化,都會在它上面留下痕跡。情緒是受客觀事物的影響而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它對事故的發生產生很大的影響。
心理學上有一種“事故傾向理論”認為: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其主要原因是個人情緒不穩定。安全管理人員要善于觀察分析,工作安排要因人而異,對關鍵的操作工更要特別注意,最好是安排情緒穩定的人去完成。
下面就周圍環境對情緒的影響作簡要分析。
1.1 氣候
氣象心理學家指出,人的身體與精神反應都深受氣象因素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人的行為。如淫雨霏霏,會使人情緒低落;氣壓降低,常使人焦躁不安等。有利的氣象條件(氣溫、濕度、氣流、光照等)可使人情緒高漲,干勁充足,效率培增;反之會使人情緒低落,效率下降。
1.2 光線
光線暗淡容易使人萎靡不振。所以,在法國,每當陰雨連綿的季節,一些工廠就用燈光把車間置成旭日東升、曙光萬道的景象;臨近中午時,華燈齊射,現出萬里晴空、“陽光”燦爛;快下班了,又是一番“夕陽”與晚霞的景色。據說,這樣的人造環境能振奮人的精神,提高工作效率。
1.3 色彩
色彩在客觀上是光的一種特性,在主觀上是人的視覺,如同嗅覺、味覺、聽覺一樣,是人的感官對外界刺激的反映。色彩作用于人的感官,可刺激人的聯想,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如看到紅色,會使人聯想到太陽、火焰,感到溫暖、興奮;見到藍色,會使人感到清涼、寧馨;見到黑色或深藍色,則會使人感到抑郁、恐懼、緊張。所以要消除煩燥和憤怒,應避免紅色;要化解沮喪,應避免黑色和深藍色等令人情緒低落的顏色,而選用使人心情愉快的色調;要減輕焦慮與緊張,就要選擇一些具有緩和及鎮靜的清淡顏色。
1.4 噪聲
噪聲是生活中和工作中使人不舒適、厭煩以至難以忍受的聲音,它通常是各種不同頻率和強度的聲音無規律的組合。人們生活在噪聲的環境中,倍覺緊張煩惱、焦慮不安。人耐受噪聲的程度是有限的,長期接觸噪聲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當噪聲達70db(A)以上時,會干擾交談,妨礙聽清信號,造成心煩意亂、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意外事故。同時,噪聲對人的身體和心理都會產生刺激,并影響人與人之間的友善程度。
1.5 音樂
歡樂、興奮、旋律流暢的樂曲可消除憂郁的情緒;情調優美、風格典雅的古典音樂可消除焦慮煩悶的情緒。
1.6 其他
引起一個人思想情緒發生變化的因素有多種多樣,除了上述幾點外,還有家庭環境、生產環境、管理環境等。其中,家庭環境對人的情緒影響最大。
2 性格對事故的影響
性格是一個人較穩定時對現實的態度和與之相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是每個人所具有的最主要的、最顯著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不能用一時的、偶然的沖動作為衡量的依據。性格可分為理智型性格、意志型性格、情緒型性格幾種類型。從生產安全的角度來看,理智型性格的人能用理智來從事一切工作,支配一切行動。意志型性格的人有明確的目標,行動較主動,安全責任心強。情緒型性格的人情緒體驗深刻,安全行為受情緒波動較大。
因此,從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同志,要根據相關人員的性格特征,來安排相應的工種。不能把好強、愛發脾氣、受外界影響時情緒波動大的人,安排在需要仔細思考、耐心細致的工作崗位上;也不能讓反應遲鈍、動作緩慢、受感情影響小的人,從事靈活機動的工作。
3 氣質對事故的影響
氣質是人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人具有的典型的、穩定的個性特點。一般來講,氣質是天生的,后天的環境及教育對其改變微小。根據心理活動表現,如感受性、耐受性、靈敏性、情緒的興奮性及內傾性、外傾性等,把氣質分為多血質、膽汁質、粘液質、抑郁質4種類型。由于這些類型的存在,從安全角度看,同樣是完成某項任務,有的人表現為遵章守紀,動作行為安全可靠,有的人表現為蠻干、急躁,安全行為差。因此,安全管理人員要從分析職工的氣質類型入手,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這對保證行業安全有積極的作用。
善于分析個人的情緒、性格、氣質特點,掌握職工的思想動向,量人而用,合理調節,科學安排,才能使安全生產有備無患,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促進安全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
- 上一篇:工作郵件超實用100句英文,你知多少? 2014/9/2
- 下一篇:記住這20條,英語寫作上一檔! 201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