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 · 氣體安全防護知識
(1)煤氣爆炸機理
爆炸是系統的一種非常迅速的物理的化學的能量釋放過程,爆炸過程是系統內物質所含的能量迅速轉變為機械能以及熱和光的輻射。
爆炸有三大特性,即放熱性、瞬時性和放出大量氣體。爆炸時由于爆炸點周圍介質的壓力發生激烈突變,造成介質一系列不尋常的移動或破壞、振動,發出巨大聲響。
(2)燃燒與爆炸的區別
● 燃燒時化學反應區域的能量是通過傳導、熱輻射以及燃燒產物的擴散作用傳入反應物中,而爆炸能量的傳播是借助沖擊波對爆炸物質的強烈沖擊壓縮作用而進行的;
● 燃燒波與沖擊波的波速不同,燃燒波的傳播速度月為每秒數毫米到數米,而爆炸時沖擊波的傳播速度超過聲波,甚至可以達到每秒數千米。
● 燃燒過程中燃燒反應區內產物的質量運動方向與燃燒波方向相反,燃燒波面的壓力較低,而爆炸反應區內產物的質量運動方向與沖擊波的傳播方向一致,沖擊波的壓力夜較高。
(3)爆炸極限及其在安全工作中的應用
當可燃性氣體、蒸汽或可燃粉塵與空氣(氧氣)在一定濃度范圍內均勻混合,遇到火源發生爆炸的濃度范圍稱為爆炸濃度極限,簡稱爆炸極限。
爆炸極限概述:
●爆炸極限可以用于評定可燃氣體的火災危險性大小;
●爆炸極限可用于確定可燃氣體的火災危險性類別的標準,爆炸下線﹤10%的可燃氣體,其火災危險性列為甲類;
●爆炸極限還可用于確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級,評定氣體生產、儲存的火災類別及設計廠房通風系統、防爆電器的選型等;
●爆炸極限可作為制定安全生產操作規程的依據。
(4)煤氣爆炸事故的預防
煤氣發生爆炸除了煤氣與空氣混合必須達到一定濃度(爆炸極限)外,還必須有一定的溫度(著火溫度)。因此,杜絕這兩個條件同時出現,即可防止煤氣爆炸事故。
預防措施
●對煤氣危險區域進行辨識、分級,并采取相應預防措施。
●容易泄漏煤氣的場所,應禁止一切火種進入,并設置自動報警器。
●煤氣危險區域設置的各類照明設備應為防爆型的。
●煤氣設施設置防爆膜與防爆閥。
5、煤氣危險區域
(1)凡具有下列情況之一者,均屬煤氣危險區域:
●空氣中一氧化碳含量超過30mg/m3(24ppm)的場所。
●運行的煤氣設備、管道、附屬設施及設備設施5米范圍內。
●可能存在或滲入煤氣的備用設備、備用管道、煤氣管道、酚水井或地溝。
●在室外有煤氣泄漏的地點進行作業時,應事先劃定危險區域。一般當風向穩定時危險區域為煤氣漏泄處的下風側不小于40m半徑1/8圓周的區域;若風向經常變動,危險區域不小于40m半徑的整個圓周內。
(2)煤氣區域安全管理要求
●煤氣危險區域應設安全警示標識。
●凡有煤氣設備的廠房內須通風良好,作業人員進入煤氣區域時用一氧化碳報警器對區域內進行檢測。
●煤氣區域施工現場、煤氣崗位的設備、設施上的各種煤氣壓力表、流量計導管及接頭、焊縫、密封點,可用肥皂水檢漏或用一氧化碳報警器檢測,確保嚴密不漏氣。
●煤氣設備與管道均要有良好的接地裝置。
●未經氣體防護人員監測許可,嚴禁在煤氣設備、設施上及煤氣區域動火。
●吹掃和置換煤氣管道、設備及設施內的煤氣,必須用蒸汽、氮氣或合格煙氣,不允許用空氣直接置換煤氣。
●進入設備、環境空氣中CO含量超過24ppm作業時,不能佩帶呼吸器,須遵守下表的規定:
一氧化碳濃度(ppm) 作業時間(分鐘)
≤40ppm ≤60分鐘
≤80ppm ≤30分鐘
≤160ppm ≤15-20分鐘
>160ppm 嚴禁作業
(3)進入煤氣設備或管道內作業的安全要求
●必須可靠切斷煤氣來源。
●用水封切斷時必須在水封處掛上安全警示標識,設專人自始至終的看守水封,以保證意外情況發生時采取補救措施。
●作業人員旁邊應設有急救的呼吸器,設專人監護。
●在工作區域經常用CO報警器檢測是否有煤氣泄漏,同時檢測氧含量在19.5%-23%之間。
●照明用具的電壓不能高于12伏,燈泡應有保護罩,軟線絕緣良好,室內移動電壓不得高于36伏。
●工作現場必須有防護站人員監護。
●進入設備或管段深處的工作人員要佩帶安全帶,以便監護人員給予幫助。
- 上一篇:職衛 · 化工機械部職業危害防治措施 2014/6/23
- 下一篇:個護 · 腳手架安全網設置方法 20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