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8月23日最新公開講話:三個顛覆、三個試錯、三個矛盾
海爾探索的三個試錯
對我們來講就是探索創新。在具體做的時候就是試錯、糾錯,沒有正確的道路,必須不斷試錯、糾錯。
海爾探索的內容,有三點:第一個是戰略,第二是組織,第三是薪酬。
戰略和組織對企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美國的企業史學家錢德勒有一句話,他說企業成長取決于兩個變量,一個是戰略,一個是組織。也就是你戰略和組織如果不清楚,你這個企業沒法成長。
一是戰略。
戰略是什么?戰略不是說我提出的目標,比方說我要成為全國第一,我要做到多少多少萬級,多少多少億級,這都不是戰略。成為第一不是戰略,你能夠找出成為第一的路徑,這才是戰略。今天怎么找出符合互聯網時代要求的路徑?這才是戰略,你的戰略必須要變,變成符合互聯網時代。
戰略應該服從于時代。但是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第一,戰略服從于時代,這個取決于領導人,你能不能使你的戰略符合時代,如果你都不能,底下的人怎么知道往哪走。戰略找準了以后組織更難了,因為戰略找準了,我現在要往東走,但是你的頭轉向東邊了,你的身子就是組織,沒有轉過去,你能走嗎?沒法走。所以說組織從屬于戰略,這個其實很難的。
我們這個地方,首先這個戰略就是轉移,從原來以企業為中心,現在轉移到以用戶為中心,?我們叫人單合一雙贏戰略。所謂人單合一雙贏戰略,人是員工,單是用戶的價值,能不能將每個人和他的用戶價值連起來?其實這個很難。
我們現在把以企業為中心找客戶變成以用戶為中心,每個人找到自己的用戶。像我們企業里頭,幾萬人,每個人要找到他自己的用戶,這個很難。
我們現在就推進這個,把人員先解放出來。比方說原來是個層級,金字塔。現在我叫每個員工找到自己的用戶,這個員工原來是聽上級的,上級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現在你要變成創業者,你可以從這出來,出來之后自己來創業。周圍的資源,你可以從社會上來尋求。
這里舉個例子,我們叫水盒子,監控自來水、改造自來水的一個東西,這個就是這些人員下來之后創造的,創造到最后,他必須變成一個創業團隊。現在這幾個人,一共是五個人,這五個人說我們自己掏錢,他們掏出45萬來入股,企業占大股。這個還不行,他又找了英國和美國的資源進來,也持有一定的股份,這就完全變成一個社會化的了。他們的目標是什么?他們的目標希望三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在全國創造出一個第一。在這個前提下,由上級公司回購他們,他們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所有的資源都是找的社會上的。
企業不需要像過去,我要給你下達任務,再怎么怎么做,那個就非常復雜。所以說變成一個社會化的平臺,開放的一流資源都可以滿足。
我們有句話,我的用戶我創造,我的超值我分享。我能夠做得超值,比如說將來(企業)10倍、15倍回購他,那個超值就可以來分享。
過去傳統的管理要素是三個:管理的主體、管理的客體和管理的手段。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管理的客體是被管理者,管理的手段是各種管理方法。現在是企業即人,人即企業。企業當中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業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客,企業只是創業平臺,讓他們能夠創業。人即企業,每個人能夠創造非常大的企業,做得越來越大。企業由管控組織變成創業平臺,員工由執行者變為創客。
二是組織。
原來的組織是什么?原來的組織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串聯的、一個非常復雜的流程。現在,所有的資源圍著用戶轉。現在根據用戶的要求你必須馬上推出產品,再根據他的意見來修改。硅谷有句話,如果你投放市場的第一代產品不能夠使你感到羞愧的話,那你應該感到推出太晚了。
按照組織轉換的三個模式來看,組織有三個轉換模式逐漸發展起來的,也符合這個要求,這就是美國人寫的《系統思維》這本書里頭提到的。第一個是從無思想的機械模式轉到單一思想的生物模式,最后再轉變成復雜的多思想的文化模式。
第一個是無思想的機械模式,這個是機械論的觀點,這個時間、背景基本上在文藝復興的時候。法國首先提出來機械論,把宇宙看作是一個機器,它是自己就合理運轉,組織都是一個機器,這個機器不需要有思想,架構好了它自己就轉。所以在工業化初期,從小作坊變成機械廠,我就是手工織布,一下來個自動織布機,沒問題,馬上效率非常高。
到后來發展到單一思想的生物模式,就是生物論了,這個組織你不能說它沒有思想,很多組織都有機器了,大家的競爭一樣,那就看誰有思想了,就像一個人一樣,四肢再發達,還要靠大腦。企業也一樣,不管做得好壞,就是靠領導人。很多企業就是寄托于這一個人身上,這就是生物論的觀點。
現在變成多思想的文化模式,一個組織是一個社會組織,這個社會組織是整個大的組織當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內部有很多的小組織,每個人就是一個組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的,你怎么樣把每個人都發揮出來,把每個人變成創業者,而不是我就是企業的一把手,我說的就算,你們都聽我的。
三是薪酬。
薪酬太重要,薪酬其實是企業的一個驅動機制,薪酬怎么做,大家就會往哪個方向走。按照國外說法,過去說的薪酬不應該是領工資,而應該是收費。領工資是企業給你的,對你勞動工作的報酬;收費是收用戶的價值成果對你的體現,也就是說不是應該是企業付費,應該是用戶付費,依據就是你給沒給用戶創造價值。
過去我們用寬帶薪酬,你在企業里擔任什么樣的職務就在哪個級,這個級不可能把大家的積極性都充分發揮出來。
現在我們自己把這個改掉了,一個橫軸,一個縱軸。橫軸是企業價值,就是市場成果。簡單說,它就是創造顧客的。所以在橫軸上基本上是顧客,但是在縱軸上是用戶。縱軸我們叫做網絡價值,網絡價值是互聯網時代的。網絡價值就是網絡價值與網絡規模的平方成正比。網絡的規模是什么呢?網絡的規模就是網絡的節點,和網絡連接用戶的多少。
薪酬的很重要一個評價,這也是我們原來從國際公司引進來的,現在也不用了,叫360度評價。你這個人做得怎么樣,有你的上級,有你的下級,有你的同事來給你評價。這個評價有個問題,最后評價的都是差不多。就把它改成用戶評價,我們過去用戶評價也有一個很笨的辦法,有很多的人專門來收集用戶的意見,然后給你評價。我們有一個按約送達,超時免單,規定了7點鐘送到,如果超過時間了,這些貨就不要錢了。這個對物流司機和押運員是最大的制約。
這些人原來會互相推諉,現在大家結成共同體,要罰錢就是自己拿,公司不會給你拿。這個做起來之后,一下子聲譽和質量就提高起來了。
最后為什么阿里找到我們進行合作?所有做大件物流的好像現在還沒有敢做這個承諾的。我們從12年推出這個承諾,到今天一共送了300多萬筆貨,賠了多少?賠了102筆,賠了萬分之零點幾,這個一下子把企業內部觸動起來了。
海爾在商業模式創新中的目標是什么,就是三化。我們希望做到企業平臺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
企業平臺化,這個是個大勢所趨。互聯網時代原動力是什么?平臺。所有企業如果不是做平臺,比方說零售業,我就做到很大的連鎖店,一個電商起來就把你沖垮了;工業也是一樣,今天做得挺大,但是明天很難說:3D打印起來之后我們會怎么樣?也許我們不行。總而言之,如果你不做平臺,肯定不行。平臺就是生態圈,自演進,永遠沒有邊界。簡單的說,企業平臺化就是使企業一下子讓全球的資源都可以為你利用。
員工創客化。這個創客是什么?其實按照安德森寫的那本《創客》所說的,創客就是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結合,也就是我想創造一個什么東西,過去非常難,但是現在利用互聯網我都可以創造。現在有了這個條件了,讓你的員工都可以去作為一個創客。
用戶個性化,現在的用戶需求千差萬別,隨時在變,怎么去捕捉它呢?進入到移動時代,你只能不斷和他交互,而且交互不好你馬上就會被打倒。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你為什么要聽上級的?上級不是用戶,上級不是市場,所以我們就改革這個。我覺得這個,不管到哪,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這是非常關鍵的,這個也是我們在做互聯網時代轉型的時候的一個基本準則,如果離開了這一條,你怎么做,可能都不一定做出來。
- 上一篇:你會巡店嗎?五看、八問、四查、售點十要素,終端必備! 2014/8/29
- 下一篇:年休假的工作年限如何確認、計算? 2014/8/29